第一百零五章 宰执天下(2 / 3)

加入书签

前三个兰,尤其是墨兰和如兰,在家里的时候争斗攀比的厉害。

现在天南海北的相隔四方,偶尔才能见上一面。

还是要比之前的时候,和气上许多,比之前的时候,更像是姐妹。

也是现在这些人都成为了外人,政治上都要指望盛家。

到盛家之后,比以前要收敛很多,客气很多。

“陛下,现在对变法可以放开一些速度,加快推广了。”

家里的事情,其实都是小事,盛长柏回汴梁的目的,主要还是陪着皇帝一起变法。

在盛长柏成功的拓土之后。

下令出兵的皇帝,才是收获最大的一个人,有了战功之后,皇帝的威望也是大涨。

和大周朝前面的五任皇帝比起来,新帝的地位极速提高,已经排在了前三。

现在不管让谁来说,在武功方面,新帝也都是只在太祖之下。

拳头硬了,在朝堂上自然就可以比之前更硬气。

面对一个有赫赫武功的皇帝,反对者们自然也就不敢如之前那么嚣张。

皇帝连西夏人都敢锤,更不要说国内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

改革变法的反对声势,立即被压下去不少。

之前只是短短的三年,大周积蓄的国力,就支持住了朝廷在河湟开边。

真实说明了变法有用,变法没用这种论调,也就没有了市场。

“第一个还是要继续整顿吏治,只要队伍整顿好了,才可以做接下来的事情。”

还是要清理出去朝堂的庸官和贪官,庸碌也不必贪腐的破坏小。

宁可朝廷白养这些人,也不能让这些人掌握权利。

科举的制度总体不能动,算是文人的根基,也是现存最先进的一种人才选拔机制。

但是考试的内容,还是可以更为实用一些。

起码加入一些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算学之类的基础知识。

另一个全国的最高的学府太学,也可以效仿现代的大学,培养一些农业,水利,矿产等等方面专业的人才。

“然后的话,还是从农业下手。”

封建社会的根基就是种田,种田也是一件永远绕不开的事情。

首先推广良种还是必须的,其实这件事已经做了不少,土豆已经推广半个大周。

剩下的就是,在全大周范围内推广开来,现在没有推广到的偏远地区,其实比其他地方更需要土豆。

第二点就是要抑制土地兼并。

大周之前不抑制土地兼并,造成了大周工商业的繁华。

但这个事情,还是过犹不及,大周工商业的还容不下过多的失地农民。

太多的农民失去土地,也找不到工作。

没有办法生活,只会是造成各种民乱,损失大周国力。

第三点,盛长柏还是支持了皇帝在地方,推行青苗法。

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官府低息借钱给农民。

替朝廷馋这份钱是一方面,另一个高利贷对民间的百姓的破坏,还是太严重。

借了高利贷的自耕农,很少能够翻身的情况。

一个个都从朝廷主户,换成了没有地,依附于地方,为朝堂做不了什么贡献的客户。

做这种事,对官员的道德和监察,肯定要提高许多。

但也是整顿了吏治,准备时常监督,安排了完善的监管制度,盛长柏才敢去支持这种事。

不然本来的善政,到地方也只会执行为苛政。

最后一点,就是方田,查清楚地方上瞒报的田亩。

地方上无主,瞒报的土地,查抄出来,刚好可以便宜卖给底层百姓,给普通百姓补充一波。

“之后就是军事。”

可以推广一下将兵法,禁军之中,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问题,还是值得改变一下。

训练和带兵出征的武将,从来都不是同一批人,也是挺夸张的。

这样确实不会让武将的势力过大,但是影响军队的战斗力也是真的。

给一个五年十年转任的期限,也可以尽量的减少这种问题。

军队的改革还是要继续的走下去。

解接冗兵和淘汰老弱,是长期都要做的事情。

另外可以给士兵,武人们提高一些待遇。

当然待遇高了,士兵武将的素质也就要提升上来。

新皇在武功方面比之前的皇帝更出色,也有底气对武将放松一些。

军校还是要安排起来,新的武将上任需要考核上岗。

旧的武将军官,也要分批回炉。

“然后就是改革商法。”

颁布完善的商业法律,创造更好的商业环境。

繁荣经济,收取更多的商税是一方面。

另一个也是要限制商人的行为,肆无忌惮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这种事情,政府还是要控制的。

然后就是加大海上贸易,慢慢的发展海运,海贸,海军。

增加朝廷收入是一方面,海军在针对辽国的时候,也可以派上大用。

“军器也要改革。”

这个事情,盛长柏可以带头做,攀科技树是一方面。

要保证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