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猴吖(1 / 2)

加入书签

不去早餐店,选择街边的大碗茶,王满银当然不是为了省钱。

茶摊,闲聊的人多,各种消息自然也多。

省城就算现在规模不大,也是相对来说。

各种情况,也不是王满银来过几次就可以摸的清楚的,更别说王满银来省城是为了发现一些商机。

茶摊人不少,有几个人也是买了大碗茶,配着自家的面饼,当做早饭。

茶摊附近还停着一辆驴车,王满银私下猜测可能是郊区进城卖菜的农民。

还有几个坐成一堆的,几个五六十岁的大爷,悠闲的喝茶聊天。

这应该是附近附近,闲着无聊出来出来遛弯的退休大爷了。

王满银也不着急,一边吃着煎饼,一边听着大爷们聊天。

各种信息还不少,不认识的东家长,西家短的王满银不关心。

但是还是有不少有用的信息。

“你小儿子工作确定没有,还是每天出去练摊去啊?”

“回城了这么多人,街道扫大街都要排队,三儿子顶了我的岗,小儿子我是真的没有办法了,他又不愿意在家白吃白喝,我也拿他没有办法。”

一个身材壮硕的五十多大爷似叹息,似骄傲的语气说道。

表情也很是复杂。

通过几个人聊天,王满银了解到,这个大爷是机械厂的工人。

王满银也知道了,这几个大爷不是看着年轻,是真的年轻,基本都是家里有下乡回来的孩子。

为了孩子能有工作,都是选择了提前退休,让孩子顶岗接班。

大爷表情复杂,王满银也大概猜到了是什么心里,叹息自己没有能力给孩子找份工作。

年轻人练摊,做小生意,对于农村人来说没什么不好,不会受到歧视。

不过在城里,没有正式工作,就代表没出息,工作不只是代表着一份收入。

工厂代表着一份“铁饭碗”,有了一份工作,可以说生老病死都不用再操心。

最实际的,没有工作,就没有单位分配住房,住的地方都没有。

有了正式工作,虽然也不会立即分房,但是等一等,排一排,总会分配到自己的房子。

这些回乡知青,年纪都不会太小,明显的到了说亲的年龄。

没有工作,不分男女,说亲都是在婚恋市场上的最底层。

大爷也有理由骄傲,练摊虽然不好听,孩子总算是自力更生。

更多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都是在家里啃老,上街当街溜子,打架斗殴,惹是生非,比起这些练摊当然优秀很多。

等大爷到了日常吹捧孩子的环节,王满银就拿着烟坐到了几个大爷的附近。

“大爷,我刚过来省城,几位大爷帮忙介绍一下省城哪里热闹行不行?”

上了年纪的,大部分都是老烟枪,王满银大前门递过去,就和几位大爷搭上了话。

“后生,你是哪里人啊?”

“我是黄原原西人。”

王满银又占了家乡的便宜,虽然不管什么时期,都多少有城里人看不起农村人的现象。

但是对革命老区的尊敬一直存在,尤其这些上了年纪的人,感触更深。

对王满银热情了不少,王满银不急,几个大爷也没事,王满银和几个大爷聊起来就聊了半天。

王满银了解了不少省城的情况,从吃喝玩,都给了王满银不少的指点。

王满银也搞清楚了,省城哪里有批发市场,哪里可以摆摊,哪里外地人多。

给大爷们又一人添了一碗茶之后,王满银就出发去了人民大厦附近。

之后就发现了,就算是省城,汽车也不多。

离火车站不远,公交电车还多一些,离开之后,省城还是自行车最多,牛车,驴车的也不少。

不过自行车比起来石圪节和原西就多了太多。

自行车在农村算是奢侈品,在城里可以说是必备品。

第一天王满银就在西安,繁华的商业街上转了转。

流行趋势很明显就是,南方潮流席卷到北方,从省城发展到黄原,黄原到原西,最后才到石圪节。

“三转一响”在省城已经不算稀奇,这些产品只能算平常。

电视剧,录音机,磁带,这些才是抢手货。

服装风格,也没有王满银想象的那么快,还是花衬衫,蛤蟆镜,喇叭裤,女装还是以素色的确良连衣裙和健美裤为主。

化工原料的衣服,颜色鲜亮的不少,不过穿颜色鲜艳,大红之类衣服的人还是不多。

敢穿这些,就算是在省城,也是走在潮流前线的人,这类衣服明显在原西还不适合。

第二天,王满银就转的更多的是街边小巷,省城已经初步的形成了美食一条街,各种的小吃种类真的是不少。

王满银吃了不少,能储存的也买了不少。

也看到了不少做生意练摊的人,产品也是五花八门,不过明显生意更好的是南方商品。

省城的大学也不少,学生也是紧跟流行趋势的一批人,为了了解,王满银也去了学校附近。

学生之中最流行的就是磁带了,王满银看到了不止一个小商贩,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