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阳谋,这才是帝王之道!【求月票】(2 / 3)

加入书签

的亲笔信,使得天度国的那些大族们,认为有了大魏的支持,从而有了信心,对付阿厉王。

现在,陛下这道旨意一出,让阿沁王一脉,还有那些大族们怎么想?

觉得大魏根本不是帮助自己,而是相助阿厉王。

这样一来。

天度的局势,肯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连陈玄策这段时间的苦心经营,怕也是会功亏一篑,因此,宋公文怎么都想不通。

“所以啊公文,你这一点,要向陛下多学学才行啊。”这时候,张正明的脸上突然浮现出一抹笑意,望向对方,道:“天度国内乱,想必不仅我大魏知道了,周边诸国,肯定也知道了。”

“你要知道,我大魏在东方大陆,虽然称不上绝对的霸主,但也差不多了,周边诸国,五部威慑我大魏的威严,每日都担惊受怕,害怕我大魏会大举入侵。”

“如果在这种时候,陛下下一道圣旨,说要帮助天度国的反抗势力,对付阿厉王,你觉得结果会如何?”

“这就相当于,我大魏趁着天度国内乱,欲颠覆天度国政权,一定会让周边诸国无比紧张,甚至于联合起来,针对我大魏,到那时候,我大魏,必然会承受极大的压力!”

说到这里,张正明继续道:“可如果陛下的旨意,是宣称帮助阿厉王,平定内乱呢?那效果又不一样了,而且你看陛下批复给岳子仪的奏折,名义上写的是什么?”

“说天度与我大魏,乃时代邦交,如今天度内乱,作为盟友,必然要出兵相助。”

“可阿厉王,敢答应我大魏大军,进入天度国吗?肯定不敢的。”

“因为这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冒险了,承担不起。”

“如此,阿厉王又要对付国内反抗势力,又要分心防止我大魏,肯定难以顾忌,最终失败。可在这其中呢,我大魏所扮演的,却是帮助阿厉王平乱,但阿厉王没有接受,最后他失败了身死,能怪得了我大魏吗?不能!”

“所以这叫什么?这叫师出有名!”

这一席话。

让旁边的宋公文,彻底明白了。

因为此刻的他,已经知道,这道奏折以及那道圣旨的意义是什么。

虽然陛下说,因为邦交,大魏会相助阿厉王平定内乱,但这种话,只是说出来好听的。简而言之,就是给周边诸国做做样子而已,打消这些人的疑虑以及担忧。

实际上呢?

陛下还是想要对付阿厉王,颠覆政权。

之所以集结大军,就是威慑天度,给阿沁王一脉,以及那些大族们底气。

大魏出兵,即便没有开战,只是屯在边境,那对于东方诸国来说,都是心惊胆战的。

天度虽为打过,但阿厉王要应对国内的那些人,根本就分不出精力。

所以肯定会产生畏惧之心。

至于阿厉王

如此一来。

怕不用开启大战相助,就能让天度国君换人。

而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此举没有任何问题,不仅师出有名,且看起来还有仁有义,是阿厉王不接受,怪不得大魏。

如此,即便是周围诸国,也抓不到任何把柄,甚至还会暗中讽刺阿厉王,不愿放下恩怨,最后导致身死。

所以的一切,都是阿厉王咎由自取,与大魏没有任何关系!

“妙啊,太妙了!”

想清楚这一切的宋公文,眼神中带着无比的兴奋之色。

和之前的张正明一模一样,也觉得此举,太妙了。

但很快,他不由叹息一声,道:“本来学生想的是,陛下此举有些不明智,但现在看来,不明智的是我,我只想着,这对于大魏来说,不会有什么好处,眼睛也局限在了大魏。”

“可陛下不同,陛下的双眼,不仅看到了国内,还注视到了整个东方大陆,这,就是我们的陛下啊!”

旁边,张正明听到这句话后,当即抚须一笑,道:“所以,能辅佐这样的千古圣君,是你我师生二人的福分啊。”

“你看看陛下对付天度国阿厉王的计策,简直就是无懈可击的阳谋了啊!这,才是真正的帝王之道!”

这一席话,倒是让宋公文深感认同。

如果说,陈玄策出使天度国,挑拨阿厉王与各大族之间的关系。

这属于合纵连横,是谋略的一种,虽然看起来很厉害,可一但被察觉的话,就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是小道。

可阳谋就不一样了,是根据现有的条件,不影响别人、也不依赖别人的前提下。

因势导利,光明正大的呈现给敌方看。

而敌方对此完全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对方的计划大成。

这便是大道,属于阳谋,无懈可击的那种,通常也称之为帝王之道。

因为帝王,从不屑于去做那些阴谋规矩,单单以自己的权势,来解决一切。

放燕王就藩是如此、摊丁入亩的变法也是如此,不过这两种,都是针对于国内的。而现在让乌斯都护调集大军,集结在边疆,即便什么都不做。

但也可以左右天度国,乃至于整个东方大陆诸国的局势。

如此,怎能不被称之为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