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更替(1 / 2)

加入书签

两个人就能抵得上两只小队规模的弓箭手,这一窝蜂火箭即便是擎制再多,有了这种效果就已经是足够了。

换句话说,这其实就是在无形中增加了军队的人数,而且还是不用喝水吃饭的那种。

有了这一窝蜂火箭,大唐以后的将士就可以少向弓箭手方向调派人手了,可以更多的集中在步兵和骑兵的方面。

文武百官都在山呼万岁,因为他们也都知道这种武器的作用。

唯独只有孔颖达,眉头紧锁,看起来好像满腹心事一般。

李渊那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而李世民也是难得的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这个时候,孔颖达没有站出来找不自在。

哪怕是真的是为了国家大义,为的是大唐在外面的脸面,他也不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因为他清楚的知道这些话都是李渊和李世民这先后两代皇帝所不愿意听的。

但他却留了个心眼,在李渊父子率百官返回的时候他缀在了队伍的最后,还把姜云志给拉下来了。

“不知道孔祭酒有何赐教?”看着满腹心事的孔颖达,姜云志笑了笑。

他不是孔颖达肚子里的蛔虫,不清楚孔颖达在想些什么,不过他多少还是能猜到一些的。

孔颖达这人在历史上没什么劣迹,不能说是一点儿都没有,但这种叛国通敌的是肯定没有的。

所以,姜云志猜测孔颖达可能真的就是一个读书读傻了的老儒生,一心一意注重的都是面子。

亦或者,他和李世民一样被名声所累,只不过李世民是因为玄武门之事心累,而他是为了孔圣人后裔的名声所累。

铁骨铮铮衍圣公。

虽然唐初还没有衍圣公这个说话,但从这句话也能看出来孔子后裔在后人眼中是个什么样的形象了。

当然了,这话中的铁骨铮铮是要带引号的。

“老夫见小郎君虽然出身低微但却满腹经纶,为何不致力于学问?反倒是总来摆弄这些旁门左道的东西?”

孔颖达突然很想,很想把姜云志拉到自己的阵营中。

只可惜,他打错了算盘。

他不想和孔子后人缠在一起,虽然他不在乎身后名但却也不会主动往自己身上沾锅底灰。

“呵呵,小子粗鄙陋见,不知道孔祭酒在说什么。”

“只是不知道在孔祭酒心中什么是旁门左道,什么才是名门正道?”

“名门正道自然就是儒学了,除了儒学之外都是旁门左道!”

姜云志的话才刚说完孔颖达就直接给出了答案,显然这个答案不说是他心中根深蒂固的,最起码也是提前想好的。

“哈哈。”姜云志摇头失笑。

“孔祭酒,这天下其实没有什么旁门左道,也没有什么名门正道。”

“的确,小子不否认儒学是当世第一大,但法学呢?没有了律法又该如何约束那些作奸犯科之人?”

“工匠呢?没有了工匠谁去制作农具?农耕之道也是旁门左道吗?若是没了的话孔祭酒您吃什么呢?”

“还有,您说小子把心都放在了旁门左道上,小子愚昧,问孔祭酒一句。”

“当日同样是在这渭水河畔,若是没有小子的奇技淫巧旁门左道,您要率领长安城内仅剩的五万将士渡河迎敌吗?”

两人的说话声渐大,本来就只有周边的人时不时地侧目一看,到了姜云志说话时就连前面的李渊和李世民都听到了。

只是这父子二人似乎心有默契,什么都没有说。

自此,姜云志前后三次和孔颖达针锋相对,但却连下三城。

其实倒不是姜云志针对孔颖达,只是每次孔颖达都自己跳出来,原因无外乎儒学在这个时代的地位。

他是孔子的第三十一世孙,自然要为此站出来。

没有再理会孔颖达,姜云志缀在队伍的尾端,与长孙无逸站在一起,随着队伍进入了长安城。

进了皇宫,李渊径直朝着太极殿的方向走去,李世民本想告别他的老子回自己的东宫去,但却被李渊剜了一眼。

“去太极殿。”李渊的语气平淡,但去少见的用了不可拒绝的语气。

李世民有些惊诧,但现在文武百官都在面前,他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是随着李渊朝着太极殿走去。

这不是第一次在太极殿上朝,文武百官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李渊则高坐在那代表着权利的椅子上。

在这个时候,就连李世民也只能让人搬个椅子坐在旁边。

“吾儿,以你之间,今日这姜云志再次研制出了军中利器,该如此赏赐?”

看着众人站定,李渊缓缓开口。

“回父皇,此物方才出世,当务之急是大量制造给三军将士装备,而后还要训练。”

“所以儿臣打算暂且先赏赐一些,待到三军将士真正能够熟练且发挥出效果了,证明此物确实没有问题之后再另行赏赐。”

李世民转身面对着李渊,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嗯,姜云志,你可有意见?”李渊的声音突然变得浑厚有力了起来,似乎回到了当初他意气风发的时候。

“回太上皇,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