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国公潜质?(1 / 2)

加入书签

“坐下说话。”看着姜云志把自己面前的茶杯倒满,李渊伸手示意他坐下来。

没有说什么,姜云志躬了躬身子然后就坐了下来。

“给朕说说,你那个东西是怎么造出来的。”显然,李渊还是对渭水河畔的事情更感兴趣一些。

或许也不止于此,毕竟两人才刚刚见面。

只不过他问的问题不太对。

“这个……臣怕是不能告诉太上皇,除非陛下点头。”姜云志给的回答让李渊旁边的内侍震了一下。

“嗯?”李渊的语调抬高了一点。

“恕臣直言,此物的威力太上皇您虽未亲眼见过但也听说过了,想必您也知道这东西以后会成为大唐的利器。”

“这种东西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朕是太上皇,也不能知道!?”李渊的语调一瞬间抬高了好几个度。

“您自己也知道,您是太上皇。”

……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李渊却整个人都愣住了,过了许久才反应过来,叹了一口气,充满了失落和寂寥。

是啊,他是太上皇了,不是皇帝了。

“很好,自朕退位之后你是第一个敢这么和朕说话的人。”李渊的语气再变,那种不满和威胁很突然的消失无踪。

“从朕自己的角度来说,朕很不喜欢你这种态度,但是从大唐的角度上来说,你这么做是最正确的。”

能够成为一个王朝的开创者,李渊自然不可能是那种狗屁不是的人,最起码的眼光他还是有的。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样的臣子才是最靠谱的,而不是像裴寂那样依旧停留在他的周围打转。

“太上皇谬赞了。”姜云志一点表情都没有,尽量用最简单的话来回应。

“谬不谬赞还要等以后再看,既然你不肯向朕透露那武器的制作方法,那么说说看你还会什么吧?”

对于面前这个颇有点儿油盐不进的少年,李渊似乎是来了兴趣。

“臣会的东西不多,但足够让大唐发生巨大的改变。”

“哦?你现在不过是个太史令,就敢夸下如此海口?”李渊笑了起来,这笑容让他旁边的内侍都为之震惊。

自从玄武门之事过后,李渊的脾气就变得阴晴不定的,笑这种表情更是很久都没有展露过了,而姜云志却做到了让李渊笑,问题是内侍还不知道姜云志是怎么做到的。

从见面开始姜云志一共也没说多少话,大多都是李渊问一句他答一句,事儿就更没做什么了。

内侍的脑子有点迷糊。

“臣也不否认这话说的有些大,但太上皇您认为臣制作的那个武器是否能够在军中大量使用?”

姜云志淡淡一笑,他会的的确不多,但随便拿点都是这个时代所没有的技术。

“这是自然。”李渊点了点头。

火药的威力如此强劲,以后的前景自然是非常好的,他虽然不满,但却也了解自己现在那个唯一的嫡子。

马上皇帝,最喜欢最重视什么不言而喻。

“就如人们最开始发现金属一样,它们被做成了镰刀、镢头甚至是武器,在制成武器之后更是有着刀、剑、戈、矛和马槊等等好几种。”

“太上皇您觉得,这火药能不能像铁那样呢?”

虽然是疑问句,但姜云志的语气却是笃定的,让人毫不怀疑他还能做出别的东西来。

“可惜啊,可惜。”面对姜云志充满信心的话,李渊却摇头大叹可惜。

“你生的太晚了,若是再早个十五年……不!十二年就可,你足以成为大唐的国公。”

“虽然现在也不晚,但多少还是有些可惜啊。”

李渊连连感叹,让旁边的内侍噤声不敢说话。

一个少年,太上皇竟然说他有国公的潜质,这让他一个小小的内侍能说什么?

但是姜云志却知道李渊在表达什么意思。

现在是武德九年,提前十二年,那会儿正是大业十一年的时候。

那时候的李渊还是唐国公,官拜太原留守以备突厥,也是他起兵的想法刚刚萌发的时候。

他是在感叹,感叹姜云志不是生在那个属于他的时代,而是生在了这个属于他儿子李世民的时代。

“太上皇说笑了,以臣的家世,生在那个纷乱的年代怕是早就没命了,更别说什么国公了。”

李渊的感叹姜云志自然是能听出来,不过却也没有表示什么。

自古以来只有朱元璋才是真正的草根皇帝,其他的都是有家世渊源的,而官员也基本上是这样,平民和贵族之间有着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不要说什么科举了,西汉的察举制和前隋的科举制都是个笑话。

西汉的察举制度就不说了,那是一种选拔人才的方法,但也是官员们推荐自己亲人的途径。

至于前隋的科举和明清的科举制度可不一样,前隋所谓的科举是需要最低五品的官员做推荐的。

你一个平民,凭什么让人家推荐你?才能?官员们谁重视这个?

“说的倒也是。”李渊摇头失笑,他知道是自己多想了。

“不过这也是你仇视突厥人的原因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