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大搞水利工程(2 / 3)
以在长河中间放上一个挡板?……不不不,这感觉像是做不到的事情!”沈清凌陷入了沉思,嘴里说着可行性又立马反驳。
温情的心被沈清凌吊了起来。
所以…
中国历代古人是真的聪慧,流传下来的上下五千年文化真不是盖的!
“我……我是觉得,对抗自然灾害本来就是一件浩大的工程,你刚刚……说要在长河中间放上一个挡板,你细细说说你的想法,不管这件事能不能做到。”温情尝试着让沈清凌壮起胆子,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说错没关系的嘛,有想法才有实践的可能!
万一就成功了呢?
沈清凌受到了鼓舞,说道:“就是在长河中间以石块砌成石梗,将长河一分为二,供武威百姓使用的则为内河,另一边则为外河,内河可供百姓灌溉,生活使用,外河边则建筑更坚固的堤岸,这样就是天降暴雨,我们也不必担心。但是如何将内河水流引入外河,我思来想去并未相处更好的方法。而且我细细观察了地势,武威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而恰恰东南方向则是武威百姓大部分居住的地方。
哎——难怪往年水灾那么多,老百姓苦不堪言啊!”
温情听得太稀奇了,清澈的双眸对着沈清凌像是要从他身体里看出另一个灵魂来!
这不就是当时最出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雏形么?
都江堰是谁设计的?
李冰啊!
历史书上专门有这一页的小字介绍啊!
沈清凌确定不是李冰转世?
沈清凌被温情看得汗毛直竖,“你这般看我做什?难不成我脸上有字?”
“没有。”但是可能是有李冰的魂魄。
啧……
温情回到正题,“你的想法很不错啊!”
“你也觉得?那你觉得应当如何泄洪,如何灌溉?”沈清凌被温情鼓舞,立马疑惑问道。
温情凝眉思索了下,后世水利堤坝,最常见的就是支墩坝,但支墩坝建造时的要求更高,像如今的生产力也不可能达到。
沈清凌说的那种方法是最适应自然环境的。
不过都江堰水利工程究竟如何她自己也不是特别清楚。
用力回想着书中知识,她大致说道:“我觉得你在江中可建造一个分水堤,顶端扁平,呈圆锥状,像是鱼的嘴巴,可将长河分为内外两河,就是你刚刚说的那种作用。”
温情一边思索一边手指自水壶里沾了些水在桌面上画图,“另外在这个位置建飞沙堰,作用就是如果内江的水量超过水渠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上自行溢出,它还有个好处就是若是发生洪灾时,冲击下来的泥沙便会留在飞沙堰,另外也能让疾驰的水流回归外江…”
“你的意思是那这儿是不是要挖一个的水渠?”
温情看向沈清凌手指指着的位置看了眼,那儿正是宝瓶口所在地。
不过武威长河毕竟不是都江堰,正式建造时还需因地制宜。
“应该是这样,”温情也有些不确定,“沈行事,这事还需你自己好好想想,我只能提供一些意见。”
“你的意见相当宝贵,我竟如茅塞顿开。”
温情唇角冷不丁抖了抖。
啧……
这可不是她的意见,她不过是照本宣科,真正实施还需靠沈清凌。
沈清凌欣喜地将所有信息在脑袋里回顾了一遍,顿了会,他又染上愁容。
温情见他如此,疑惑道:“沈行事还有什么想不通的?”
“我是在思索,真的要建造此等水利,定是需要人力物力财力,武威刚受战乱波及…都穷成什么样了,也不知朝廷那儿可有拨款……”沈清凌想得长远。
“……皇帝在和你们昌松齐王打仗,这事你不知道?”
“知道,就是知道才愁啊!”
都快愁坏他了!
皇帝打仗怎么可能发放银钱?他自己都自身难保了,谁还管长河以南的死活?
军粮老早都断了…
没钱谈什么都是屁话!
温情:“……”
氛围倏地有些宁静。
隔了一会儿,沈清凌猛然间抬头朝着温情看过来。
那灼灼的目光仿佛是看到了大财主。
别人没钱,世子夫人有钱啊!
刚刚秋收结束,就算没有现银,就是现粮也有的!
他搞这水利,请匠人,最多没银钱付工钱,付现粮也是可以的啊!
温情被看得头皮发麻,像是看懂他眼底的意思,举着双手道:“我没钱。”
“但是夫人你有粮啊!”
温情……
这厮竟敢打居长石粮食的主意?
啧!
说他什么好呢?
勇气可嘉?!
沈清凌兴奋地说道:“夫人,您先借点我粮食也行的。江余淮那边已经在组织流民开荒了,若是明年顺利的话,我便以多……两成的粮食还给夫人。”
沈清凌说出这两成时,心都在滴血了……
这粮种都不知道去哪里找呢,就已经空口跟人家借了……
想想后面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