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饺子配酒(1 / 2)

加入书签

苏潇潇回到军区,和众人做了一番报纸总结之后,便散了会,往家里走去。

今天是元旦,按理说来是要放假的,但大部分部门都不放,苏潇潇也没有搞另类。

只是让大家去了各县城,上班的同事也能休个假,也算是另类出外勤了,没有补贴的那种……

其实这时候都春节都不放假,号召什么抓革命促生产,春节不回家,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变冬闲为冬忙……

苏潇潇也搞不太懂,反正根据原主的记忆,这几年都没有过过春节,各种习俗也都取消了。

就连大吃大喝和过年聚众打牌也是不可以的,年味很淡。

至于这里的情况是什么,苏潇潇也不清楚。

不过看今天出门时候刘嫂子高兴的样子,就知道他们家准备过元旦,吃年糕,吃饺子!

各地方习俗不一样,她家多是吃饺子,不过她个人更爱吃年糕,尤其是脆皮的。

她今天是想做年糕来着,但是想想家里的一伤两小,再想想这不好消化的年糕。

还是作罢了!

大不了回空间解个馋,拿出来就算了,免得孩子闹腾。

这样一想,她现在可真是越来越有大人的样子了!

……

在回去的路上,苏潇潇回想一下今天发生的事,还是不免感慨自己的运气。

这就是人品吗?

果然,以后她还是得善良一点,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人品爆发了!

他们的报纸,经过中午国营饭店的事情,算是在县里出名了。

下午走的时候她还听到了各种各样的讨论。

什么救人的报纸!什么各家都会用到的报纸!什么拿了报纸之后就能当医生……

反正各种各样花里胡哨的名头,响亮的吓人。

这些话也不知道是谁传起来的,反正传来传去,这报纸似乎都会发光一样!好像谁拿了谁就能前途似锦,延年益寿,长生不老?

苏潇潇在县城各地方到处转了转,也或许是她的方向感不好,一条路容易走上许多遍,导致她觉得县城的人特别多。

现在可是冬天啊!还有这么多的人!这么热闹的场景!

可以说是个极少见的事儿了。

她最后走的时候还去了趟报刊亭,那时候的对话已经变了。

顾客:同志同志,你们这儿有没有能救人的报纸!听说读了孩子能变聪明!

售报员一脸懵:啥玩意儿?

顾客:就是那个在饭店救了人的报纸,听说是军区的报纸,离咱们近的那个军区!

售报员无语:军区的报纸你直说嘛,先锋生活报!我这儿还有两份!

顾客大喜,好好好!

苏潇潇当时听着这些对话,不免有些汗颜,她这不薄的脸皮都跟着红了红。

她当初给大家打广告的时候都没有这么夸张,也不知道是哪位传话的,能把话传得这么离谱!

怎么说呢?又是一个人才!

苏潇潇走在雪路上,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拎着手里的两斤牛骨和三斤牦牛肉,想到之前的事好笑的摇摇头,慢慢走回家里。

她到家的时候,家里是没有人的。

现在两个孩子估计都在医院陪着宋厦,聊聊天跑跑腿,这是她和孩子事先就说好的。

到时候她做好了饺子,就带着饺子和汤,晚上的时候和他们一起在那里吃个团圆饭。

人活着还是得有点仪式感,就算不是节日,也能给自己买一束鲜花,生活中的小惊喜和小馈赠无处不在。

苏潇潇看着挂历上显示的节日,叹了口气,眼中闪过几分担忧和温情。

今天是元旦,阳历上的新年,相比春节没那么重要。

有些人过这个节日,有些人不过,宋厦和两个孩子之前是不庆祝这个节日的,但她家是过的,两辈子都过。

每逢佳节倍思亲,也不知道爸爸妈妈在那边怎么样?

-----

在距离苏潇潇有几百公里的地方,一个农场。

安清酌停下劳作,扶着有些酸涩的腰,看看头上有几分晦暗的天空,哈了口热气,看着眼前雾气渐渐飘散,安清酌的思绪渐渐飘远,情绪不由出现几分低落。

也不知道笑笑在那边怎么样了?

笑笑养的这两个孩子前不久还给他们写了信,好像是叫万军和青意,是个好名字。

从他们写写画画上的信也能看出来是两个可爱的小家伙,叫她一声姥姥,她也是很喜欢。

高叔之前还给他们来过信,说笑笑在那里过的不错,吃穿都不缺,孩子也是两个好的,不必担忧。

尽管如此,安清酌心中的忧愁也是一点不少。

养孩子不容易,教育起来更不容易,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走了岔路。

养儿九十九,常怀百岁忧,不是夸张的手法。

这也从来不是个简单的事。

如果笑笑之前问过她的意见,她是绝对不建议的。

为什么呢?这绝对不是孩子的问题!

无论原生家庭是什么样,可他们只要是个孩子,就应该一视同仁,给他们相等的情感和教育。

她和老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