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狄部署三去水洛城(2 / 2)

加入书签

的心目中,宋朝这边没诚信,往后蕃族如何敢投靠?倘若朝廷言而无信,政令可以反复更改,岂不是寒了刘沪等忠臣良将之心?!

而且根据回报说,水洛城那边地势平坦,良田广有,因为此地多有矿藏,百姓富庶,人马足有数万帐,跟府、麟的情况不一样。就算被夏军切断了粮路,千余的军士也足可供养。

右正言欧阳修亦进言说,一旦水洛城修筑毕,既可以打通秦、渭的连线,又可以将当地左右摇摆的蕃氐部族彻底收拢,阻止他们与夏军联盟,这件事情,不能以区区钱财的耗费来看待。

按照朝中众臣的意思,不管怎样,如今水洛城已经半筑,已经是劳民伤财了。直接在中途停下来,那么之前那许多花费,就是白白浪费的,还不如干脆把城筑完。

就在赵官家下令说,要继续修筑水洛城时,突然渭州传来了消息:渭州知州尹洙下令,叫泾原路副都部署狄青率领人马,从水洛城将刘沪、董士廉捉拿住,将两人投进了德顺军狱。而且还有消息说,狄青为了阻止筑城,命人将刘沪痛殴了一顿,给刘沪、董士廉上枷关押。

听见这事儿,不少人义愤填膺说,知州尹洙,明知道朝廷已关注此事,仍不恤民情,指派狄青一干人,殴打、关押有功之臣,胆大太过!

还有替尹洙不平的:别说是尹洙,就连夏竦、郑戬、韩琦、庞籍等人,他们在巡边的时候,对阻扰边事、违抗上命的将士,片言之间就斩杀无数,边上的情势瞬息万变,难道似太平地方一个样,还一件件立案详查么?何况刘沪等人违抗上命,确有其事。更有一件重要的原因:尹洙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陕西四路经略安抚使韩琦下令,叫停止修筑水洛城。难道尹洙敢违抗上命?

正在议论纷纷的时候,范仲淹进言与官家道:“当初要准备筑城的时候,盐铁副使鱼周询、宫苑使周惟德、都转运使程勘,都到了边上,参与修建水洛城的事儿。可以命中使去见三人,询问水洛城具体的情况。”

按照鱼周询三人的回复,水洛城百姓都支持刘沪。那些归降的蕃族,只认刘沪,请别人驻守根本不受。倘若不尽快释放刘沪,恐怕将会引发民变,最好的办法,还是尽快将刘沪一行释放,命其将继续城池筑完。

到这个时候,释放刘沪已成了定局。郑戬、余靖又上书说,渭州知州尹洙这厮,纵容狄青一干人等,殴打、羞辱有功之臣,擅自将刘沪、董士廉投入德顺军狱。此等行经,如不严惩,实在无法告慰功臣,安定民心。

正值新政施行的时候,一旦尹洙被严惩,恐怕新党自家里面,生了决裂。欧阳修是个明白人,害怕这件事闹大了,影响新政,立刻上了一道劄子,建议赵官家这么处置:

让赵官家派遣中使过去,鱼周询等人帮忙和解,悄悄与狄青递话道:“刘沪修建水洛城,是得到过上面允许的。率众筑城本是件好事,去兴师问罪实在不妥!刘沪该放,怕只怕就这么直接把他放了,挫了将军的威风,不如由将军亲自释放,让刘沪感念将军的恩德。”

然后与刘沪传话道:“将军公然违抗大将的指挥,难辞其咎。然而说动水洛城投宋这事儿,确实是一件大功劳,朝廷也希望这城能筑城,已责令狄青将你释放。”

等到水洛城建成后,再去告诫狄青道:“不可因为之前的异议,与刘沪两人私下结仇。若今后水洛城遇到危机,急需要救援的时候,将军必须全力以赴,不然则是挟怨报复,罪责都在你身上。”

说起来欧阳修这个厮,一向都是直来直去的。为了水洛城这件事,想出了这么多主意来,也是操碎了他的心。

因为欧阳修等人力谏,赵官家也不愿意让事情闹大,却也不肯像欧公所说,悄悄地与这个那个传话。官家遂就下旨说,因刘沪有违上级节制,降职为镇戎军西路都巡检,德顺军狱那一头,立即将刘沪一行释放,命刘沪重回水洛城,继续筑城。尹洙、狄青这两个,因这件事全降职他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