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哥萨克(2 / 3)
甚至都不是波雅尔(大贵族)。
1502年,瘫痪在床的伊凡三世将莫斯科大公位传给了长子瓦西里。1505年,伊凡三世在临终前特意嘱咐瓦西里,一定要照顾好被废黜的德米特里,也就是伊凡三世的孙子,希望瓦西里不计前嫌,不要因为德米特里与其争夺过大公位子,就加害于德米特里。
瓦西里向父亲做下了保证。 10月末,风云一世、第一个
号称"全俄君主"的伊凡三世病逝。伊凡三世刚刚过世,瓦西里就违背诺言,派人把德米特里抓起来,关进了监狱。1508年,德米特里死在狱中。
索菲娅公主不遗余力将儿子瓦西里推上大公位在先,瓦西里三世将亲侄子德米特里投入监狱致死在后,两次出尔反尔,违背诺言,使得瓦西里和他的母亲索菲娅在贵族们眼中成为不折不扣的篡位者。
和生于忧患、生性谨慎的伊凡三世相比,瓦西里生于王侯之家,自幼就习惯于一呼百应,高高在上,而且在性格上很像他的母亲,作风专断,疑心很重。他即位后也没能摆脱母亲索菲娅和拜占庭近臣的影响,这使得城中的贵族对瓦西里三世更加不满。对这部分贵族,瓦西里三世并没有采取相对温和的宽抚政策,做一些笼络人心的工作,相反采取了高压政策,对稍有不满的贵族大加打压。在处理内政外交问题上,瓦西里三世也不是按照传统,听取贵族们的意见,而是和周围的几个近臣私下里做约定;即便召集贵族杜马议事,也是走走过场,听不得反面意见。
这一方面是在因为当年在争夺王位时,瓦西里对莫斯科贵族们产生了深深的不信任,另一方面确实也是由于瓦西里三世为人专横武断。最终大贵族们对莫斯科大公离心离德,由此产生了严重后果。
瓦西里三世即位伊始,就开始了他父亲伊凡三世的未竟事业--继续开疆拓土,把所有周围的城邦并入莫斯科版图,建立一个统一的俄罗斯。瓦西里三世的首要目标就是把西部边境上的所有俄罗斯城邦纳入本土,用武力让立陶宛和边境上的小公国承认他这个"全俄君主"的称号。
和伊凡三世相比,瓦西里三世不是有耐心地采取军事和外交手段并用的策略,而是注重军事扩张,这样就和原来的盟国克里木汗国关系逐渐冷淡,伊凡三世在位时的外交成果没有得到有效巩固。
在西线,莫斯科军队彻底击败立陶宛军队后,立陶宛被迫求和,让出大片领土。1503年,双方宣布停战。在西线稳定后,瓦西里三世不满足于东部喀山汗国的藩属地位,决定彻底将喀山汗国纳入莫斯科版图。
1506年,瓦西里三世借口喀山汗国的穆哈默德·阿明汗违反此前签署的和约,发兵喀山汗国。但结果莫斯科军队出征不利,还导致喀山汗国与莫斯科大公国反目成仇。
第一次东征瓦西里三世铩羽而归,喀山汗王穆哈默德·阿明只是在明面上表示要臣服于莫斯科。瓦西里三世刚刚撤兵,喀山汗国暗中联络克里木
(本章未完,请翻页)
汗国、立陶宛大公国等,开始共同反对莫斯科。喀山汗国和克里木汗国的结盟,对莫斯科构成了潜在的巨大军事威胁。
1509年至1510年间,瓦西里三世花了很大精力才把普斯科夫彻底并入莫斯科版图。实际上,在瓦西里还是王储时,伊凡三世就把普斯科夫作为领地,封给了瓦西里;在此期间瓦西里三世的主要任务是把原有的普斯科夫领地分割并重新划分,接着就是着手进行领地内的居民的同化工作。 1517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派出特使,前往两国进行外交斡旋。莫斯科和立陶宛都坚持对斯摩棱斯克的主权,外交斡旋未果。僵持到了1520年,双方最终达成和解,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停战协定。虽然立陶宛始终没有承认莫斯科对斯摩棱斯克的主权,但是莫斯科对该城的有效占领,使得瓦西里三世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主权。
瓦西里三世不再向这些城市派遣督军,而是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手段:移民,他下令将普斯科夫、斯摩棱斯克等地居民大批迁往莫斯科领地居住,而大批的原莫斯科领地上的居民被迁往这些新占领的土地。除此以外,还是采用老办法,把原有的行政区划打乱,重新划分,直接把这些地区划入莫斯科的行政管辖。
对于其他一些城邦的大公们,比如梁赞等地和其他一些小城邦,瓦西里三世的手段更为直接:下令让他们来莫斯科,直接宣布接管他们的领地。对态度比较好的,就在别处赏一块领地;对反应比较激烈的,该杀的杀,该关的关,毫不留情地剥夺了这些大贵族的领地。
对自己家的亲戚,瓦西里三世也不肯放过。伊凡三世在外拥有领地的表兄弟相继早逝,没有后裔,瓦西里三世就名正言顺地亲领这些城邦;其他兄弟的城邦也要收回,不过采取的手段相对温和:用别处的领地作为交换,原有城邦收归莫斯科所有。通过这些手段,沃罗茨科耶、卡卢加、乌戈利茨、梁赞、谢维尔斯科耶-诺夫哥罗德等城邦相继并入俄罗斯版图。经过数年经营,这时候雏形初现的俄罗斯看起来才像是以莫斯科为首都的统一国家。
1533年12月4日,瓦西里三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