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救援(四)(1 / 2)

加入书签

迈色,是满洲正白旗的巴牙喇甲喇章京,属清国那木都鲁氏,从小开始,他就练习骑射。

孩童时代,他的母亲,就将他用绳索绑在马上,让他适合马匹习惯。五岁开始他就练习小弓短矢,当众驰骋,以后他一年一年长大,也成为后金清国出名的勇士。

十八岁那年他入选为巴牙喇兵,与他一样的他的两个哥哥,一个弟弟,先后都成为清国的巴牙喇,马甲兵。满洲兴起来,无往而不利,就如眼前这种追击战,似乎从军以来,迈色己经习以为常了。

战斗,就会有伤亡,虽然相比明军,后金兵或清兵伤亡一向少,不过总不可避免会出现损耗。

只有追击战,才会伤亡低微,甚至出现零伤亡的可能。便若历史上的松山之战,明军溃败后,阵亡五万余人,而清兵,只误伤八人,这种对比是非常惊人的。

追击战,敌方溃逃,没有任何建制与作战意志,他们很少回头与你拼命。当然,这是在你没有将他们逼到绝境的情况下,所以追击战,简单又困难,关键是把握一个度,这方面,迈色经验极其的丰富。

他不时策马到溃兵身后,刺出一枪,或砍出一刀,就能让他们哇哇大叫,用尽全身力气逃窜。

就算你包抄进入他们的阵列,他们也很少停下来拼命,因为你一停下来,友军就趁机跑了逃命,不需要跑得比敌人快,只要跑得比友军快就行,这是明清双方,任何士兵都知道的道理。

而容易溃败的军队,显然士兵的思想觉悟,不可能高到牺牲自己生命,而让别人逃出生天的地步。

当然,不是没有愣头青,或是不甘心的将官,想要组织溃兵,这时包抄骑兵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迈色领几十巴牙喇兵不断包抄,他都记不清楚,自己又击溃了多少想要重新汇集的明兵,斩杀了多少强悍的明国勇士。

他甚至,快包抄到溃兵的最前方了,而且他也瞄上了前方奔逃的一股溃兵。似乎是哪个明国将官,领着一部分家丁,他们真是跑得快啊,自己等人二、三匹马不断换骑,都追不上他们逃命速度。

不过不管如何,那颗明国将官的脑袋,自己要

(本章未完,请翻页)

定了,或许此战后,正白旗巴牙喇纛章京的宝座就向自己招手。虽然旗中巴牙喇纛章京有几个,实职的位子只有一个,然总有一个念想不是?只要如眼前的追击战多来几次。

不过迈色心中总有阴影,放眼明国各支军队,他都不惧,唯独十年前在武威三屯营遇上那只军队。……那真是尸山血海啊,自己两个哥哥,一个弟弟,往日征战重伤都没有过几次,唯独在三屯营、周四沟堡、清风口,他们全部战死了。

征战回去,得知消息后,额娘的眼睛都哭瞎了,阿妹也闷闷不乐,因为疼爱她的阿哥,有好几个不在了。不单是他们家,那段时间,盛京城也是家家带孝,户户嚎哭啊。

对那只军队,迈色心情复杂,有痛恨,有畏惧,有敬佩,有谨慎,有无可奈何。他没有办法,就将满腔的火气,撒在几个看不顺眼的汉人奴隶身上,将他们活活折磨而死。

不过一个汉人奴隶临死前的话语让他竦然而惊。他说:“鞑子,你不会有好下场的,将来你会比我死得更惨!”

或许是受那人影响,迈色以后经常做恶梦,梦到自己被人千刀万剐,或是头皮被活活剥去,总之是受尽各种残酷刑而死。

每次梦醒,迈色总是出了一身冷汗,他知道,那只军队有一个将官叫江彬的喜好生剥人皮。众清兵提起此人,无不咬牙切齿,又畏惧以后不要落到此人手上,迈色潜意识也有这样的担心。

江彬,原本是名边将,骁勇异常在镇压刘六、刘七起义时,身中三箭,其中一箭更是射中面门,但他毫无惧意,拔之再战。因军功觐见时,他于御前大谈兵法,深合武宗意,遂被留在身边。有一次,武宗在豹房内戏耍老虎谁知平日温顺的老虎突然性情大发,直扑武宗。武宗忙呼身旁的钱宁救驾,钱宁畏惧不前,倒是江彬及时将老虎制服。武宗虽然嘴上逞能说“吾自足办,安用尔”,心里却是十分感激。

论残酷暴虐无论那只军队,都不会输过自家的大清军队,真让众清人痛恨,这些汉人的温文尔雅,礼义廉耻,都学到哪去了?

迈色此时,他的左手

(本章未完,请翻页)

持着正白旗巴牙喇营甲喇章京的大纛旗,右手持着一杆长近九尺的虎枪。虎枪枪刃长达九寸,刃上有数道血槽枪刃一道道棱起,使得刃身有若圭形,此时颜色深红,不知饱饮了多少敌人的血。

他的枪杆近半,都有枪头与杆身相套连的铁管,靠近枪刃套处,左右还各有一段鹿角。下垂两根长长的皮绳子,这是防止刺入目标太深,伤及自己。

毕竟这虎枪,起初是为了搏杀猛虎而设计的。刃身如刀枪锋非常锐利,纵使虎熊凶猛、皮骨韧厚,也能一击刺穿。所以靠枪刃处左右各有一小段鹿角棒非常必要。

满洲崛起后虎枪多被用于沙场战阵,一个个虎枪营建立。能用虎枪者,多是各旗出众的勇士,多为重甲与巴牙喇者。

除此之外,迈色的马鞍上,还挂着多个的铁骨朵,有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