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宁远议敌(四)(2 / 2)
险。
皇家禁卫军可说援军中最强的一部是皇太子朱厚燳的部队,现在看来,援军各部他们又以皇家禁卫军马首是瞻。连那监军赵瑞龙,也与李东亮眉来眼去的,若自己坚决否定,那太子……
再想想兵部尚书刘大夏,甚至连圣上也这样想,看来只有妥协了,与其争个四分五裂,不如退后一步。好在李东亮还是尊重自己的,服从自己的权威,让洪城寿心安不少,他微笑道:“有李参谋长拾遗补缺,本督心安不少,就如此办吧。”
他哈哈大笑,堂内也是一片笑声,气氛又和谐起来。
不过选谁驻守五道岭,这也是个难题,白广年、唐同、马奎等人都是鼻观口口观心,显然不愿意分兵留守。
刚才曹变金与王廷臣,都敏锐的察觉到李东亮看自己一眼,心中明白李东亮之意,想想李东亮自己都留了一营兵在长岭山,看日后形式,杏山等地有仗打啊,军功想来不少。
二人互视一眼,了然与心,都自告奋勇,愿意留守五道岭。
洪城寿大喜,二将各领兵一万,内中皆有一营新军,战力出众,余下也大部分是骑兵,这样一来,那策应的一万骑兵也有了,朝廷几年前在九边营军中仿照大同新军训练了一营新军。
当日议定军务,大明各官将仔细商议,推敲诸事,大小事务议了一日,方才散去。
当日,还议定先锋人选。
先锋官遇水搭桥,侦测前方敌情,保证大部队顺利前进,最好战力出众,又熟悉当地情形,人选极为重要。
辽西总兵刘肇基自告奋勇,他想表现自己,挽救岌岌可危的总兵之位,他如此忠勇,洪城寿欣然应之。
洪城寿谨慎地令宣府总兵杨光泽策应,两军相距不到四十里。随后中军大部跟上,以山西总兵李辅明,宁远团练总兵吴三贵断后。
又让辽东巡抚邱民仰转运粮秣,监军赵瑞龙督之。
一切计议己定,三日后,也就是1514年(弘治二十八年)12月28日,十数万明军在宁远誓师,进发锦州!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