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带血的银山(2 / 3)

加入书签

一个极为响亮的名字,叫作仙山,不过这里却没有神仙,有的只是遍地的银矿石。

王定方信步在仙山的山顶走了几圈,身边除了护卫外,还有十冬腊月都手握折扇油头粉面的蔚王府右长史伊北相陪,?而除了伊北之外,另外还有一个日本人跟在他们身边,这个日本人虽然穿着打扮与普通日本人无异,但是个子却十分矮小,大长脸,细眼睛,身上的那股猥琐的气质却怎么也掩盖不了,同地下交通站的贾贵队长有一拚,只要见过他的人,立刻就能分辨的出来他就是尼子氏家主尼子经久,大内义兴被送到山口城严世藩那里去了。

尼子氏是京极氏的旁支,京极氏源于佐佐木氏。京极氏在室町幕府中期是北近江国、出云和隐岐等国的有力守护大名。京极氏第5代家主京极高秀之子高久,领地在近江国犬上郡尼子乡,因改苗字为尼子。高久之子持久(上总介)成为代京极氏管理出云、隐岐的守护代,居于出云的月山富田城(今岛根县安来市广濑町)。应仁之乱后,京极氏本家忙于对南近江六角氏的征战,无暇顾及西国的出云。在尼子持久之子、经久之父尼子清定(刑部少辅)治理出云、隐岐时期,牵制了西军山名氏,压服了出云本地的各方豪族势力。尼子氏开始取代京极氏,成为被幕府承认的出云的支配力量,尼子家也逐渐从京极家独立出来。

到尼子经久那代尼子家实力达到顶峰永正五年〈1508年〉,雄霸西国的大内家第三十代家主大内义兴,拥立前将军足利义稙复位,以图夺回失去了的权势;尼子经久曾应大内义兴之邀,到京都协助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可是事后却得不到相当的报酬,此事令经久怀恨在心。就在中央战事正处於胶著状态的期间,尼子经久便暗中策划对大内家的侵略行动。

永正九年〈1512年〉,尼子经久向背叛大内家的古志为信提供支援。永正十五年〈1518年〉,派胞弟尼子久幸〈山中鹿之介的曾祖父〉攻打伯耆国羽衣石城主南条丰後守宗胜;另外派长子尼子政久攻打出云国大原郡阿用磨石城主樱井宗的。可是,就在这一役,让尼子经久初尝到锥心之痛。

尼子政久於此一役,遭樱井宗的伏击而亡,终年二十五岁。败军纷纷逃回月山富田城,向尼子经久报告战况。尼子经久闻得噩耗,悲愤之情莫可言状,他决定亲自带

(本章未完,请翻页)

领大军攻打磨石城,为爱子报仇。樱井宗的抵挡不住尼子军的猛烈攻击,最后城破自杀,尼子经久算是儿子报了仇。

此后,尼子经久加紧了对邻国的攻略。大永三年〈1523年〉六月,尼子军进攻大内家在安芸的据点--镜山城;当时还是小城主的毛利元就选择投向尼子军,透过笼络城将藏田日向守直信,双方里应外合,才获得胜利。一代名将毛利元就,逐渐在历史舞台上崭露头角。

翌年〈大永四年,1524年〉五月,尼子经久亲自策动伯耆国攻略。尼子军连陷数城,驱走了守护山名澄之,羽衣石城主南条宗胜亦遭逢战败而逃往因幡。此次伯耆攻略中,不少伯耆国人纷纷逃往因幡、但马的山名氏麾下,而大多数神社寺庙都遭到破坏、烧毁,后世称这场浩劫为「大永五月之崩坏」。

然而,就在这一年,大内氏不再沉默,大内义兴、义隆父子率领陶兴房等重臣入侵安芸,与南下的尼子军交锋。此役,毛利元就洞察形势,决定舍弃尼子而归顺大内。从此,尼子氏与毛利氏交战频繁,最后尼子氏更亡於毛利元就手上。

此时的尼子经久,实际上已领有山阴、山阳十一国,计有出云、伯耆、因幡、石见、安芸、备前、备中、备後、美作、播磨、隐岐是为尼子家的颠峰时期,后世更因此称尼子经久为「阴阳一太守」。

只见王定方在一处人工挖出来的大坑边停下来,然后随手捡起一块灰色中带着白色斑点的石头,对身边的那个倭人道:“尼子经久,这里就是盛产白银的矿山吗?”

跟在王定方身边的尼子经久,听到王定方的问话后,立刻上前十分谦卑的道:“启禀尊贵的上国天将,这里就是银矿山,您手中拿的石头就是从这个矿坑里开采出来的银矿石,只要经过炼制之后,就可以得到白银。”

王定方听后点了点头,他脚下的矿坑周围十分杂乱,开采矿石的工具丢的到处都是,据伊北的征日特别队报告,当初他们占据这里时,发现有些倭人矿工躲在这里,而且还发生了一点不太愉快的冲突,比如他手中的这块矿石表面,就有几点暗红色的斑点,那是鲜血干涸后留下来的痕迹。

王定方随手将银矿石扔到矿坑里,然后又打量了一下四周荒芜的环境,皱了一下眉头再次问道:“石见地区大概有多少人口,这里的银矿想要开采出来,若是人手不够的话,倒是得早做准备了。”

一听王定方问起人口,尼子经久立刻露出一个苦笑道:“启禀天将大人,石见地区并不是什么繁华之地,甚至可以说的上是十分荒芜,所以居民并不多,加在一起也不过万户左右,而且随着天兵的到来,有些愚民大胆之极,良心大大的坏了竟然带着家小逃走了,所以现在的人口估计只剩下一半左右。”

王定方也知道尼子经久没有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