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鱼击雷(2 / 3)

加入书签

入水中溅起一片水花,就像一条大鱼向远处高速游去,尾部留下一条白色的水线。

远远的前方有一个浮标,那是50米的标志,鱼击雷轻松的越过标志慢慢停了下来。鱼击雷里边大部分是空的,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郑少鹏看着精彩的表演,兴奋的鼓起掌来,连连叫好。

郑少鹏问道:“这台鱼击雷发射器能装到50吨以下的小船上么?”

魏黑子答道:“一套发射装置,最重的就是蒸汽机,但是有动力的船上都有蒸汽机,可以共用。这样一来,这一套发射装置的重量就不大了,50吨的船也没有问题,特别是它的后坐力很小,对船只没有冲击,所以小船也可以承受。”

郑少鹏说道:“蔚王殿下说了,50吨左右的快艇,装上蒸汽机,安装两套发射器,在内河,近海都可以作战,对付大型战舰也是可以的。”

“不管多大的船,挨上一枚鱼击雷必定会沉没,我们有单独的实验步骤,模拟鱼击雷击中船只的爆炸,目前已知的所有的船都扛不住一发鱼击雷包括铁甲舰。不过鱼击雷的造价太高了,估价可能要50到100两白银(人民币2.5万元到5万元)。正像殿下说的: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啊!”谢纯说道。

“一条鱼击雷换一艘兵舰不是赚大了?哈哈!”郑少鹏笑了起来。

他们又来到测试鱼击雷自身动力的位置,这里摆放着三个鱼击雷,还有给鱼击雷填充压缩空气的动力装置。十几名工人,技术员在忙碌着。

花广问,有没有可以实验的鱼击雷?一个技术员答道:“这三颗鱼击雷都可以做实验。”

于是选一个已经填充了压缩空气的一枚鱼击雷,两名工人抬着放入水中。

花广解释说,鱼击雷的尾翅在发射管中没有张开,发射出去后,尾翅自动张开。所以鱼击雷就利用这个尾翅张开的动作做两件事:其一启动自身的动力,开始自主前进。其二打开头部引信的保险,使它能够爆炸。我们手动分步实验,就要人工打开尾翅,就是尾部的一个开关。

说着,一个工人按了一下尾部的开关,鱼

(本章未完,请翻页)

击雷启动了,发出“嗤!嗤!”的压缩空气放出的声音,鱼击雷尾部的小螺旋桨转动起来,工人的手向前一送,鱼击雷就自己前进了。而且越游越快,画出一条白线游向远方。

魏黑子说:“鱼击雷尾部的螺旋桨,是一个小型,结构简单的汽轮机,原理就像小孩玩的风车。鱼击雷中的压缩空气是五个大气压,这个压力还有可能提高。”

“按要求,它应该能行进两里(1000米)算是合格,结合发射器喷射,最大行进距离为3里(1500米)。它的尾部应该连接一条一里(500米)长的铜丝线,可以在前一里地的距离内控制鱼击雷转向,这一部分,作为下一步实验安排,所以现在还没有。”

郑少鹏插话说:“殿下说了,前500米控制的问题,可以留待以后解决。第一步要求鱼击雷能战斗就可以形成产品,装备部队。500米的控制以后慢慢实验。”?说着话,那鱼击雷已经越过了前面的浮标慢慢停了下来。行驶距离合格了。

魏黑子又说:“这两步实验已经是鱼击雷技术最关键的实验了,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实验,是鱼击雷的行驶稳定性。稳定性有两个重要的指标:第一,行进中鱼击雷不能翻身,就是说朝上的一面要永远朝上,不能转动。第二是不能上下或左右乱窜,要平直的前进。实际上就是对尾翼的要求,只要尾翼加工安装的足够平直,就可以做到。”??谢纯说:“在这个小海湾的远处,有一个测试鱼击雷爆炸力的试验场,我们也过去看看,坐船去哪里比较方便,我们上船吧。”

在船上,花广又介绍了鱼击雷头部的罩子。

他说:“还有一个实验场地在实验头部保护引信的罩子。要求是鱼击雷入水的冲击力,水中小鱼碰撞的冲击力不能引爆鱼击雷。击中目标的冲击力才可以引爆鱼击雷。”

“这部分实验在工厂实验室中进行,便于检测力量的大小。为此实验制造的头部罩子都有数十个了。最后,有一种用0.5毫米钢板制作的球形罩子,内部有几条斜拉钢筋的产品有希望成功。它对小冲击有足够的抵抗能力,个别局部冲击,罩子局部变形也没有关系。击中目标的较大冲击才能引爆,效果比较理想。”

爆炸力的测试绝对震撼!在水中打入了很多木桩,木桩上绑着长短不齐的圆木,形成一道屏障,用来模拟战舰的船舷。炸药装在模拟鱼击雷的圆铁筒子中,用来测试不同装药量的破坏力,用绳索拉发引爆。

郑少鹏他们站在远处用望远镜看着。“轰!”的一声巨大的爆炸,炸碎的木料漫天飞舞,一个巨大的水柱冲天而起。等到水浪平息后,众人乘船来到爆炸现场,木桩圆木统统不见了,只留下飘在水中的碎木头。这种爆炸力,目前所有的船只都承受不了。

鱼击雷的确是个大杀器。但是,它也有缺点和不足。一是射程短,只有接近对方到达一里多的距离才能发射,近距离作战可能造成伤亡,这就要看敌方的火力和准确度了。第二是鱼击雷行进速度慢,有一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