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敌后武工队(2 / 3)

加入书签

然没有进攻,可是不断的调整着位置,没有马拉,没有人推,这个铁车可以自己行走!真是惊骇。

依仗着人多,也仗着和明军多年的交手,知道明军野战不行,就是仗着大炮躲在城堡之中,鞑子还是很怕大炮的,看对方似乎没有大炮,起码没有看到(他们只认识老式火炮,皇家禁卫军的火炮自然是没见过的)。无论如何也要冲一下子,尽管有铁车,也未必能挡住我们的铁骑,满清铁骑天下无敌!于是,一百匹的战马奔腾起来,对战车发起了冲击,马蹄敲击地面轰轰的响,气势也很吓人。

在王国良的指挥下,十门掷弹筒(52迫击炮)和各种步枪、机枪全部开火。掷弹筒打出的是榴散弹,炮弹临近敌军上空时,薄薄的四片弹皮被炸开,一枚炮弹中就有一百多颗直径10毫米的钢珠,狂风暴雨般的打入敌军的骑兵队伍。一个连还配属两门82迫击炮,暂时没有使用,它也是装的是榴散弹,准备平射,做后备力量。远处的鞑子后队藏在村子里,顾虑到怕误伤村民,也不敢炮击。虎式步枪、半自动机枪都是可以连续不断的射击的,并且普通子弹和散弹掺杂使用,每支枪每分钟都可以发射三十发左右。机枪就是死神的镰刀。面临真正的枪林弹雨鞑子的骑兵一片一片的被打倒,血流满地、伤兵哀号、伤马嘶鸣。

一连是战车连,一个班12名士兵,6人在战车上,6人(包括掷弹筒、机枪)在战车后面100米的简易工事中掩护战车,兼作后援,在工事前七十米布置了铁丝网防止敌人骑兵的冲击。骑兵排负责战车的马匹管理和掩护追击残敌,这种火力配置一般的说骑兵是冲不上来的。鞑子骑兵不断的跌落下马,马匹也不断的被打死打伤而摔倒,转瞬之间还在奔跑的骑兵已经不足半数,正常情况冲击的骑兵应该止步撤退了。但是,对于鞑子来说,这是生死存亡的时刻,鞑子骑兵冒死也要冲出去。不时有落马的,被同伴的马踩为肉泥。随着双方距离的拉近,甚至手枪也都加入了战团。抛射的箭矢打在战车上,碰碰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响。终于有个别鞑子冲到战车面前,挥刀砍向战车,现代技术冶炼的钢板远强于鞑子手中的钢刀,火星飞迸之后,由于用力过猛,加上马匹的冲击力,鞑子的刀折断了。

在空旷的田野上,十辆战车毕竟有空隙,加上鞑子玩命的冲击,终于有七八个鞑子冲过防线空档,侥幸奔逃出去。几只虎式步枪、半自动机枪立即调转枪口,射击这几名逃出去的鞑子,半自动机枪的有效射程有3里地(1500米),又有瞄准镜,几轮射击后,只有三个鞑子逃走,其余均被击毙。一百名鞑子骑兵逃出三名,退回村里十几名,其余全部丢到了战场上。战场上只见火药的烟雾中零散的十几匹战马嘶鸣,伤兵哀号着慢慢爬动,一片凄凉。第一次遇到这么强悍的火器打击,鞑子彻底崩溃了,再也不敢突围冲击,只能退回庄子里。

本来抱着抢劫发财的美梦而来,被迎面打了个鼻青脸肿,别提多沮丧了。

庄子里还有一百多鞑子,都下了马,依托房屋院墙防守。王国良组织了一次进攻,因为顾及到村庄里的百姓,没有炮击。两辆战车沿着道路,从两侧接近村庄,不时的停下来,射击敢于露头的鞑子。从准确度上说,半自动机枪远远优于虎式步枪,并且半自动机枪上有瞄准镜,露头的鞑子被挨个点名,打爆了脑袋。在50步(70米)之内的距离上,虎式步枪也一样打的准,击中头部同样能把脑袋开瓢。

清国的鞑子兵大骇,这个铁冲车,不用马拉,不用人推,自己就能走,遇到妖魔鬼怪了吧?刚才骑兵冲击的时候,速度快,只见纷纷落马,看不清伤在那里。而现在,身边的伙伴露出身形射箭,不是被打爆了脑袋,就是前胸一个血窟窿。带着头盔也没有用。那边那个白甲兵(战力最强的战兵,装备的盔甲也最好)的头盔倒是还在头上,头盔上一个圆孔,里边的人头已经稀烂了,白的、红的都出来了。这边一个伙伴,前胸盔甲上一个孔,后背上拳头大的一个窟窿,窜出的血撒了一地。这是火铳吗?应该是大炮!炮弹有这么小吗?铁车上有很多小孔(射击孔),那孔上一冒烟,这边就倒下一个,这仗没法打了!

有的鞑子看出了门道:箭矢射到铁冲车上是没用的,只有射到冒烟的孔里才行,80米以外,一般的人射不了那么远,准确的射到孔中更难了。你想等他靠近吗?铁车不向前走。但是不消灭眼前的敌人,那就只有等死。生死关头,鞑子也只能拼命了。他们还不懂得依靠房屋、院墙、树木掩护,靠近放箭,而是傻愣愣的向前冲,然后放箭。这就更给了皇家禁卫军的机会,冲出来的基本上都被击毙,幸运的可以放出一箭。

鞑子的弓箭杀伤力也很大,虽然有战车掩护,皇家禁卫军还是出现了少有的伤亡。一支箭射入了射击孔,一名士兵面部中箭阵亡,上边的命令说:有便宜就打,赔本的事不能干。一连长王国良不敢违抗军令,就指挥战车后退,保持100米以上的距离,在鞑子的弓箭射程之外,让他光挨打,还不了手。打攻坚战伤亡是难免的,打防守战,加上热武器对冷兵器才能光占便宜不吃亏。

这次进攻又毙伤鞑子十几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