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各方反应(2 / 3)

加入书签

量,可能宣府镇设立来独此一份。

张羽看似粗暴的手段偏偏又如此有效,短短一日之内所有的事情烟消云散,宣府己经太平。让布局的人深为委曲,自己耗费大量心血谐划,似乎在做无用功。

且张羽其人看似粗暴,却又心细如发,提前搜索大量罪证。以清国奸细,资敌卖国等罪名镇压,谁都无法挑出毛病来。很多人更担心张羽手上掌握大量罪证,日后有什么把柄落在他的手上……

经过这场效量,宣府镇城许多人物对张羽刮目相看,没想到他打仗厉害,手腕也如此出众。张羽己经成为宣府新的地头蛇,实权人物,以后如何与这个地头蛇打交道?

当日,不知多少人口中吐出“张羽”这个名字,其生平履历,也出现在人们的口中。当然,以上只是镇城颇具远见者反应,张羽将当地豪强扫空,不免让镇城诸多同类兔死狐悲。张羽以霹雳手段断了宣府无数人的财路,如果他以后得势,调到镇城来,还有大家的活路吗?

“跋扈”、“暴虐”、“不施仁政”等等诸多言论开始在镇城街头巷尾,各茶楼酒肆蔓延。

当然,众人不敢批评此次张羽行动的合法性,转而批评他手段的粗暴。依他们的话说,就算士人商人再有不对,也应该以德服人,象张羽这样做,不是与当年的税监矿监一个样吗?

不过也有另一种声音涌起,这种声音比较隐蔽:“定国将军杀伐决断,霸主气势。宣府积弊日久,正需此等人物霹雳雷霆,重开云日。宣府百废待举,我等投入麾下,定得重用,一展所学。”

随着消息在各地传开,打着这心思的人越来越多,张羽因此吸引一大批人才投效,也是意外收获。

还有许多商人看着宣府之地流口水,太好了,当地大商人死光了,他们正好弥补这个空缺。当然,为安全起见,在进驻宣府之前,他们要先摸清那新地头蛇的脾气性格才是。

在陕西西安雄伟的三边总督府邸内,杨一清看着公文不断摇头,曾铣在旁叫道:“张羽这小子,这脾气胆略我老曾真是自叹不如……一口气掀了几个守备操守,还砍了那么多学生商人,这兄弟的胆子啧啧……。"

他对杨一清说道:“总督,我们上次分了张羽的功劳还没有给他补偿,念在往日交情上,怎么也得帮一把。”

杨一清神情不变:“这事闹得太大了,还是看纪巡抚与陈督臣的意思……放心吧,没人敢动他的,那小子,连我都忌惮几分……”。

说到这里,他神情凝重,不知在想什么。

宣府巡抚衙门内,巡抚纪世维(二品)看着这联名公文,第一反应是吓一跳,自己这女婿,不管到哪总要整出惊天动地气势。在武威如此,到了宣府还是如此。不过看看公文落款上的马国章名字,纪世维放心不少,有马国章的联名,给女婿分担了不少火力。当年张羽还是一个小小的屯堡千户官,自己是延庆州知州女儿不知道看上了他什么非得跟着他。后来武威保卫战之后得到皇上青睐和搭上太子殿下的便车,世事无常谁知道当年的臭小子会成为定国将军。

再仔细看一遍公文,纪世维更是放心,清国奸细,通虏资敌的大帽子扣下,又掌握详细的人证物证,谁能说什么反对的话?唯一苟病的是女婿手段过于粗暴,这已经是细枝末节,他的武人身份也说得过去。

纪巡抚的眼睛眯起,自到镇城后,各大跋扈军头,士绅大族、勋贵豪强对自己阳奉阴违,让自己同样心力交瘁。趁机良久,正好杀杀他们的煞气,正视自己这个巡抚的存在。

有这样的女婿也好,以后谁敢闹事,都要考虑考虑武威那个强大的奥援,使自己位子坐得更稳。

正在思索时,一个下人送来一张烫金名刺,说是镇城的吴先生商请纪巡抚晚上赴宴。

纪世维哼了一声,其实这吴先生是城内安化王府的心腹管事。大明律令,藩王不得结交地方官吏,也不能出城,否则以谋逆论处。不过他们府中的各个管事却不在其例,安化王府大量的田产店铺,都是交由这些管事处理。

因女婿之事,安化王朱寘鐇终于关注到自己了,晚上的夜宴,他们是拉拢,还是威逼?纪巡抚倒要会一会。

宣府镇城没有副提督衙门,倒有一个永宁都指挥使司衙门,与总督的“总督府”一样是规模相当的庞大建筑。在这里,有地方卫所的大量附属衙门,管理都司内的土地、人口、赋税诸事宜。

明初的都指挥使司掌一方之军政,隶属于五军都督府,都指挥使是极为显赫的官位,居于三司之上。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从明中起,都指

(本章未完,请翻页)

挥使地位每况愈下,到了现在,都司的军事职能越来越少,更多是作为一种地理单位存在。而且管理事项繁多,辛苦不讨好。

在接到宣府镇巡抚、兵备道与宣大总督仇鸾等人的奏疏时,弘治皇帝朱佑樘正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兵部尚书马文升,内阁大学士谢迁、大学士李东阳议事。

得到这个消息,弘治皇帝不震惊当然不可能,早在任命张羽为武威城主时弘治皇帝就有一种认为,张羽肯定会牢固掌握整个武威之地,不知为什么,弘治皇帝心里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