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饥饿的金城(下)(2 / 2)

加入书签

发现这里是青岛和天津来的商人在招工,而且是以粮食做为报酬,只要有人愿意跟着他们去干活,他们就会在金州城给予工人家属相应的粮食,至于工人本人,则是管吃管住,而且若是在干活时受伤或丧命的话,还有相应的补偿,算起来也不是个小数目。

听到这个商人对招工的许诺,四周围观的人都十分意动,毕竟在这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年月,只要能有口吃的,他们几乎什么事都愿意干。只不过意动归意动,在青岛的商人讲完后,却没有一个人上前应征,这主要是内地商人很少在辽东来。

看到这种情况,人群中间的内地商人也有些着急,他平时也经常往来金州与青岛之间,自然知道辽东人性格习惯,在辽东有窝冬的习惯,想招人的确有些困难,不过幸好有金州本地的商人洪老板和林老板在,对这个问题早就注意到了。内地商人就是上次送于小六他们到金州的青岛商人钱百万,这次奉朱厚炜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命令到金州来招工,解决青岛、天津以至于以后新上海计划的用工问题。

“各位金州城的乡亲父老,这位是青岛来的商人钱百万钱老板,这次我们的招工是我们蔚王殿下,主要就是为了解决金州城的饥荒问题,所以大家不用担心,而且我们现在也没办法招工,若是大家想要家里人吃上招工换来的粮食,必须要先去朝廷在金州城新成立的户籍管理处登记户籍,然后取得户籍凭证后,再按各自的想法,拿着凭证到不同的商人那里报名,报名后就可以领到粮食了。”金州本地商人女真人洪老板笑呵呵的说道。

听到这些话,周围所有金州人的目光一下子炽热起来,他们不相信内地人,但是对于本地商人还是十分相信的,因此听到这是内地商人与本地商人商量出来的办法,而且中间又要经过朝廷和金州衙门,立刻使得他们对这次招工信服了不少。

“钱老板,若是我们应征的话,你们每月能给多少粮食?”终于有人开始询问道。而这个问题也是所有金州人都关心的问题。

听到有人询问,钱百万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个粮食的多少因人而招工不同而定,比如拿本商行来说,我们招人是要到南直隶建造一座名叫上海的新城,平时干的都是体力活,所以招工的都是十八到三十六岁之间的壮劳力,每人每月二十斗大米。”

“哇~”一听每月有二十斗,而且还是大米,立刻引得下面一片喧哗,二十斗大米最少也有二百斤粮食,这么多粮食足够一家四口人吃上饱饭了。

而看到这些金州人兴奋的样子,那个钱百万却是在心中暗自鄙视,张彩在马六甲同华人领袖程志远见面后,郑晖同程志远签订了粮食采购合同。由南洋商会负责把采购的南洋粮食运到天津和青岛。一斗粮食在南洋才卖五文钱,陈粮的话价格更低,哪怕加上运到辽东的运费,大船队运输顶天一斗也才七八文钱,也就是说,这些人的工钱才一月还不到两百文的工钱,这要是放在青岛的话,连个扫地的都雇不到。

崔二也十分犹豫,他们一家七口,除了他还有六口人,不过这六口有三个孩子,若是他一人跟着做工的话,倒是勉强够一家人吃上饱饭,不过他又想到要远离金州去青岛时,却又有些不放心,毕竟家里就剩他一个男人了,万一有个什么事的话,连个顶事的都没有。

“二哥,你去吗?”正在这时,旁边的小九眼神闪烁着希望,一本正经的对崔二问道。

“怎么,你想去?”崔二反问道。

“我去,反正我本来就是光棍一条,与其在这里饿死,还不如跟着去那边转转,只不过我不要粮食,让他们给我换成工钱,说不定干上几年后,还能攒下娶媳妇的钱。”小九已经在计划自己以后的美好生活了。

听到小九的话,崔二也是暗自咬牙,家里的粮食马上也要见底了,再不想办法的话,真的要等着挨饿了。想到这里,崔二也是一跺脚道:“好,咱们一起去,先去把那个户籍给上了,然后再回来报名!”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