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张彩出访(三)(2 / 3)
作为本地华人领袖当然也就知道了大明舰队来访,这可是天大的事情,他马上就派人拿着自己的名刺(名片)来到码头上,找到大明的船队,递交了名刺,以求一见。
这是预料之中的事,张彩早有准备,并且,对待海外华人的策略都是早就准备就绪的。以后对南洋的贸易大部分也要靠他们来做。所以,立即回话,答应对方的要求,说欢迎程先生(名刺上的名字是程志明)到舰队造访。来人欢天喜地的去传话了。
时间不长,一顶晾轿(只有顶棚,四面敞开的轿子)就来到了码头,后面跟着一队人,抬着四个箱子,箱子上绑着红绸子,显然是礼物。在查云克带来的熟悉南洋事务的通译王淼的引导下他们走上燕京号的舷梯,张彩已经站在船舷边等候了。
“鄙人程志明,多有叨扰。”程志明30多岁年纪,高高的个子,皮肤白皙。在南洋之地,太阳毒辣,保持着白皙的皮肤也真不容易。看来也是养尊处优之人。大大的眼睛很精神,身着月白丝绸长袍,风流倜傥。
王淼忙引荐:“这就是张彩大人,大明吏部侍郎,出访葡萄牙代表团团长。请程先生上前见礼。”
程志明一揖到底:“参见张大人”。
张彩笑着说道:“客气了,请到客厅叙话。”说着伸手一让。
程志明哪敢逾越,躬身道:“张大人先请!”
一溜四个箱子摆在了甲板上,程家的下人们都恭恭敬敬的低头站在箱子旁边。
燕京号上有专门的客厅。客厅在三层甲板上,出门有一个露台能在上面休闲。因为海上颠簸所以椅子都固定在地板上,客厅用的是沙发。
在程志明的眼里,这艘船上的一切都透露着新奇,为了礼貌他没敢多说话。沙发坐着很舒服,但是程志明的心情是又高兴,又忐忑不安。高兴的是大明的强盛,不安的是自己毕竟是草民白身,在官衙的大堂上还给自己设了座位,本想侧身坐半个屁股,以示小心、恭敬。但是这软座位太矮、太软,一下子实实在在的坐了进去,弄得很尴尬。
程志明首先说话了:“张大人,大明的船队不远万里来到这里,一路辛苦了!我仅代表本地华人前来以表敬意,这是礼单。不成敬意,还望大人笑纳。”
说着站起来,双手奉上红纸写的折子。,
张彩打开看了一眼就吓了一跳,这南洋华人太有钱了!第一项就是白银两千两(相当于人民币一百万左右),整整一箱!这种孝敬是不能不收的,你要是不收,就倦了人家的面子,下面的事情就没法办了。再看下去,后面的就比较正常了,有缅甸的玉器、南洋的珊瑚、香料、燕窝、鱼翅、海参等,都是南洋的特产,也是大陆历来从这里进口的商品。
看着礼单,张彩心中暗想,幸亏带来了大批的礼物,否则岂不是白白的收这份大礼?
程志明的来意不用问也知道,他们第一关心的是大明朝廷能不能给他们撑腰。对于南洋华人屡屡被集体抢劫、屠杀,大明朝廷是知道的,但是基本不过问。现在大明的舰队来了,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他们自然就会首先想到自己的安全。
其次嘛就是做生意了,朝廷的生意,当然是大笔的买卖,赚钱不说,和朝廷拉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关系,有了后台,今后就有了更多的保障。
朱厚炜对南洋华人的态度是:毕竟同为华人,是同袍骨肉,力所能及之处定然帮忙,在商业贸易中首先会关照华人。对于南洋经常发生的屠杀、抢劫华人的恶*件是不能允许的。同时也应该知道,南洋的华人有他们自己的利益,当这些利益与我大明的国家利益冲突时,就不能被他们拉下水,这还是要提防的。
例如,他们要争取所在地的政治话语权,这就要区别对待了。朱厚炜定下的对外事务原则就是保护天朝的国家利益,那么什么情况会有损天朝利益呢?什么情况有利于天朝利益呢?答案很简单: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出现在天朝的周边,对天朝就不利,就有可能损害天朝的利益。相反的情况,天朝的周边都是软弱的政权对天朝就有利。所以就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况,才能决定是否支持。
当前的情况下,只要让他们看到天朝的强大,看到大明有能力控制南洋的局势,他们就有了依仗,也就安心了。顺理成章,做生意的事情也就解决了。张彩想:只要让他们看到天朝的强大,他们就有了依仗,也就安心了。
因此张彩大致地介绍了朝廷这次出访的目的,这次出访欧洲和南洋主要是同欧洲国家建立商贸关系和贸易航线,打击海盗。保障南洋贸易中转站的地位,控制马六甲海峡为以后控制印度洋做准备为香料群岛和澳大利亚做成一道东进防线。
听到这个情况,程志明心中也有一些疑惑,难道说大明开了海禁重视海外贸易,朝廷为什么会派出代表团?想不通,可事实摆在眼前,这么强大的军舰就停在马六甲的码头上,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彻底放下心来,这一趟没白来,送礼也送的舒心,对大明朝廷也更加敬畏了。
接下来他关心的就是贸易了,于是,他问道:“张大人,不知朝廷需要购买是么货物,出售那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