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中西第一次接触(2 / 3)

加入书签

,并搭建了据点——一个简易窝棚。据传,阿瓦勒斯还在窝棚旁边树立了一根石柱,这是葡萄牙早期探险中为了宣示占领权的通用做法,不过,这位可怜的“窝棚主”后来命丧中国海盗之手。

葡萄牙与中国正式的交往始于正德十一年(1516年)葡萄牙驻马六甲总督阿尔布克尔克派裴来斯特罗来中国做先期考察。次年,又派托马斯·皮列士和安特拉德率舰队闯到广州城下。葡萄牙舰队在从首都里斯本至马六甲的半个地球海域里所向披靡,气焰冲天。托马斯·皮列士在其游记《东方志》中表达了对中国认识上狂妄可笑的观点:“他们(中国人)是软弱的民族,没有什么了不起……用10艘攻占马六甲的船,能够沿海岸攻占全中国”。他还对中国人使用筷子感到很惊奇,他说“他们用两根棍子吃饭,左手把陶瓷碗放近嘴边,用两根棍子吸进去”。

1517年,葡萄牙舰队开进珠江口,根据《明武宗实录》记载,沿途“铳炮之声,震动城廓”。不过,初来乍到的皮列士不敢造次,而是买通广东镇守太监前往北京晋见皇帝,试图一探虚实。

但另一批由乔治·阿尔瓦雷斯率领的葡萄牙人则来者不善,根据《广州府志》记载,这伙葡萄牙人强占了广东东莞的屯门岛,“所到之处,硝磺刃铁,子女玉帛,公然搬运,沿海乡村,被其杀掠,莫敢谁何”。《明史·佛郎机传》也记载了葡萄牙人“掠买良民,筑室立寨”的恶行。1521年,正德十六年,明武宗暴亡,结束了他荒唐的一生。他在临死前对于明朝的对外关系留下遗命:“进贡夷人,俱给赏,令还国。”武宗无嗣,他的堂弟兴献王朱佑杬的长子朱厚熜即皇帝位,即明世宗嘉靖皇帝。

这位15岁即位的少年天子大整朝纲,诛佞臣,除弊政,清明一时。值此之时,又一支葡萄牙船队来到广东沿海要求与中国贸易,气焰嚣张。礼部和兵部奏称:葡萄牙人假借通使,实则是贩货通市,并且强占广东外海岛屿,图谋不轨。嘉靖帝下令囚禁此前来华的葡萄牙使臣皮列士,并发兵驱逐在广东骄纵的葡萄牙舰队。

广东海道副使汪鋐受命指挥中国水师驱逐广东屯门岛上的葡萄牙人。葡萄牙首领阿尔瓦雷斯率领舰船7艘盘踞于此,并在屯门岛上修筑了工事。汪鋐率水师进攻葡萄牙大船,但在葡萄牙炮火之下损失严重,第一次进攻未能成功。汪鋐随后制定火攻计划,在船上装满膏油草料,用火船直扑向葡萄牙大船,同时派遣一支潜水部队从水下凿穿葡萄牙船。待葡萄牙人慌乱之际,汪鋐亲率4000余名兵士登上敌船与葡萄牙人对战。最终,葡萄牙人败退,趁天黑驾驶剩余三艘船退出屯门岛海域,逃回马六甲。屯门海战是新旧两大帝国之间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也是中国与西方列强爆发的首次战争,以中国人的胜利而告终。

次年八月,另一位葡萄牙使臣马丁·阿方索率领300余人分乘五艘军舰抵达广东。他来的目的是与中国谈判,并奉命在中国沿海建立据点。然而,此时防守广东的明军已经得令,凡见到悬挂葡萄牙旗帜的船只一律击毁。葡萄牙舰队航行至新会西草湾时与前来阻击的明军水师遭遇,爆发了著名的“西草湾之战”。葡萄牙舰队面对汹涌的明朝军队,很快败退。

史料记载,明军“生擒别都卢、疏世利等四十二人,斩首三十五级,获其二舟”。明军将领还缴获葡军火炮,“官军得其炮,即名为佛郎机”,这些火炮后来被明军用于西北战场。另有数十名被明军俘虏的葡萄牙官兵被枭首示众。

经过屯门和西草湾两次交锋,葡萄牙人见识到了这个东方大帝国与他们在非洲、

(本章未完,请翻页)

印度和东南亚的对手都不同。论当时的国力,明帝国几乎可以与整个西方抗衡;论军力,仅在这个帝国边陲的广东省就驻有多达13万军队,比整个葡萄牙全国的军队还要多。明帝国军队总数约120万,超过葡萄牙人口总和。两次交战使葡萄牙人认识到用直接的武力扩张对付中国是行不通的。

无法在中国建立商业据点的葡萄牙人加入了中国东南沿海的走私贸易和海盗的行列。嘉靖十九年(1540)前后,葡萄牙人与倭寇及中国海盗李光头、许栋等人勾结,在宁波的双屿建立据点,时常骚扰沿海的中国商人和百姓。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副都御史朱纨调遣都指挥卢镗、副使魏一恭等率兵进攻双屿,终于将他们一网打尽,烧毁营房、杀死俘虏了葡萄牙人大部。部分逃脱的葡萄牙人又转移到福建泉州的浯屿(今金门),联合海盗为祸漳、泉一带。嘉靖二十八年,朱纨和福建巡海道副使柯乔合力进攻浯屿,并在走马溪一带截住葡萄牙船队,予以重创,海盗头目李光头等九十六人被打死。由于葡萄牙人的为非作歹,明廷严令中国沿海居民不得与葡萄牙人贸易,禁止向他们提供给养。

在中国建立殖民据点努力的失败及在走私贸易中受到的打击使葡萄牙人彻底认清了明帝国的实力,为了继续开展对华贸易,他们彻底转变了态度。葡萄牙国王若奥三世给远东的葡萄牙人下达了新的对华指令,即“努力寻求和平与友好”,这埋下了“澳门问题”的伏笔。

在葡萄牙转变对华政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