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西北狼烟(2 / 3)

加入书签

子参谋。

杨廷和,四川新都人,生于官宦之家,如果你翻开他的履历表,就会发现杨廷和先生保持着一项惊人的纪录——考试纪录。

杨廷和小时候实在太过聪明,八岁就通读四书五经,吟诗作对,搞得人尽皆知,当地的教育局长认为让他去当童生、读县学实在是多此一举,浪费国家纸张资源,于是大笔一挥直接让他去考举人。

中国考试史上的一个奇迹就此诞生。成化七年(1471),杨廷和第一次参加四川省乡试,就中了举人,这年他十二岁。要是范进先生知道了这件事情,只怕是要去撞墙而死。

第二年,十三岁的杨廷和牵着他爹的手,到北京参加了会试。?到了正德二年(1507),刘健和谢迁被赶走后,他正式进入了内阁,帮整天玩得不见人影的皇帝代写文书,当时的圣旨大都出自于他的手笔。

弘治二年(1489年),杨廷和升任翰林修撰,参与编修《宪宗实录》和《会典》。在修书过程中,杨廷和每次对内容有所草拟,副总裁官丘濬竟不能更改一字,丘濬因此称赞他有良史之才。弘治四年(1491年)八月,《宪宗实录》成书,杨廷和因参与编修,升为翰林侍读。次年任经筵讲官。弘治八年(1495年),改任左春坊左中允,侍奉皇太子朱厚燳(即后来的明武宗)讲解、读书。

弘治十一年(1498年),杨廷和奉命主持顺天乡试。次年,丁祖母忧,驰驿归乡服丧。弘治十四年(1501年),服丧期毕,被起复原职。

弘治十五年(1502年),《大明会典》修成,杨廷和被破格提升为左春坊大学士,充任日讲官。弘治十八年(1505年),又奉命主持会试。

皇宫后花园,朱佑樘一家(除在成都的朱厚炜)正在讨论建大将军府的事。

人丁不旺张皇后和朱秀荣都在,在一旁待候的只有大太监蒋琮和几个宫女。

朱厚燳说道:“父皇、母后,三弟说我是不出世的军事天才,要保卫国家和父皇。孩儿愿在大同府练出一支精兵,他还说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犹如小孩手捧黄金过闹市”。

张皇后问道:“你准备怎么做?”。

有人要问后宫不能干政。

但张皇后没问题一是朱佑樘没有后宫二是在正德皇帝不作为,张皇后和杨廷和共同处理朝政,一起立皇帝。正德皇帝90%的圣旨出自杨廷和之手。

刘瑾掌权的时候,有一次刘瑾对杨廷和说你可以回家养老了。杨廷和二话不说连行李都没得就走了,一个时辰后朱厚燳回到宫中问刘瑾我老师哪里去了?刘瑾回到我让他回家养老去了,朱厚燳听到后飞起一脚踢向刘瑾叫到赶紧给我找回来。

杨廷和出京后没有走远在通州找了个客栈住下了,刘瑾找到后跪在地上说您老赶快回宫吧!

朱厚燳说道:“我已经派刘瑾、谷大用、张永到大同选择地点”。

先说句闲话,史书记载朱佑樘一家都是绝顶聪明的人,如果朱厚炜、朱秀荣不是早夭可能就没有嘉靖皇帝什么事,朱棣的血脉就不会断。

“父皇,二弟送来的的火枪、火炮不是用来好看的,而是用来杀人的!”朱厚燳说到最后一句话时,语气变得有些残忍,只要鞑靼小王子敢来那就是我最好的练兵场。火药的出现,标志着热武器正式走上历史的舞台,而热武器的出现。将直接改变人类战争的形式。

在冷兵器时代打起仗来虽然看起来十分惨烈,但其实直接死在战

(本章未完,请翻页)

场上的只占少数,大部分死亡的人都是因为受伤后,没有良好的医疗才死的。但是热武器就不一样了,一颗炮弹下去,方圆十几米甚至数十米都在杀伤范围内,一场战争下来,死个几千上万人就像玩一样。比如后世的一战和二战,几百万的人命都填进去了。这要是放在冷兵器时代,死上几百万人的战争估计最少得打上几十上百年,当然了屠杀平民不算,这里只记战士死亡人数。

朱佑樘说道:‘炜儿说现在是千年以来的大变局,外面的世界特别是西方是怎样?’。

朱厚燳说道:“去年葡萄牙使者火亚三者到广州,商讨外交和通商事宜”。

太康公主朱秀荣接着说:“二弟说西方现在正处于大航海和开拓海外殖民地的时代,我们应该积极投身这场蛋糕争夺战,发展经济和军备。我简单介绍一下西方的情况”。

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青年时代参加过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战争,后到葡宫廷任职。

1497年7月8日受葡萄牙国王派遣,率船在里斯本出发,通过寻找印度的海上航路,船经过加那利群岛,绕过好望角,经过莫桑比克等地,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同年秋离开印度,于1499(弘治12年)年9月9日回到里斯本。

野心勃勃的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妄图称霸于世界,曾几次派遣船队考察和探索一条通向印度的航道,1486年,他派遣以著名航海家巴尔托洛梅乌·缪·迪亚士为首的探险队沿着非洲西海岸航行,决心找寻出一条通往东方的航路。当船队航行到今好望角附近的海域时,强劲的风暴使这支船队险些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