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蔡襄的草率发家史(2 / 2)

加入书签

亲为的工作模式是十分厌烦的。

可是父皇也不傻,知道这小子肯定不会全心全意地投入组织的发展大业中,所以便在暗中推手,将蔡襄如今的姐夫推到了他们一家面前。

也就是说,其实从最开始的时候蔡襄姐姐的婚姻就是一场隐藏在巨幕之下的政治婚姻。只是蔡家书生寒门,又是太守大人主动追求的,所以并没有被许多人知晓罢了。

好在这位太守大人还是个踏踏实实的正人君子。或许他也很清楚自己如今的身份地位和美满家庭都是来自于圣上对自己小舅子的重视。但做人要知足,这个道理他显然比其他同僚们清楚得多。

而在此之前的一年多时间里,蔡襄其实都没有把这个莫名其妙落在自己名下的组织当回事儿。直到后来自己的姐夫找上门来,拜托他帮自己调查一些事情,

(本章未完,请翻页)

蔡襄才勉为其难动用了一些人脉关系,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当地口口相传,号称排名第一的情报贩子。

当时的蔡襄几乎瞬间就反应过来自己上套了,可看着那些找上门来求取各类情报的所谓“顾客”们,蔡襄的心中也终于对信息价值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

虽然很不爽自己竟然被套路的事实,但人嘛,横竖都是要活在这世上的。与其因为这些破事儿整日搞得自己焦头烂额的,倒不如大大方方地发展自己的事业。

要知道,一个刚起步,甚至已经发展到了一定规模的组织,其首脑人物往往都会成为外界关注的对象。只有真正做到全国范围,不需要再受任何人限制约束的时候,自己才能彻底隐身于幕后,按他的话来说,就是做一个纯粹的商人。

于是,抱着找乐子和退居幕后的奇葩目的,蔡襄正式开始了自己那似乎并谈不上艰辛的创业征途。

当然了,这其中的具体细节我是不会主动去问,蔡襄也不会主动跟我说的。只知道短短三年时间,蔡襄的情报网就基本上覆盖了整个西南和西北地区。

那一年,二皇兄也来到西南地区观光旅游。可是他运气不好,遇上了劫道的山匪。幸而碰巧路过的蔡襄三言两语劝退了对方才保下一条性命。

从那以后,二皇兄总算意识到了自己身份的特殊性,也因此两人结缘,后来蔡襄在京城发展势力范围的时候,二皇兄可没少在中间帮着牵线搭桥。只是他并不知道蔡襄背后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只是单纯地认为人家只是想把生意做大做强罢了。

毕竟这活儿好歹也算是皇差了,蔡襄也没想着要告诉他。不过我这里情况是不一样的,里头不免也有父皇授意的意思,所以跟我说了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后又三年,蔡襄终于完成了壮大组织的第一步,就是让全国上下每个重要城市都有了自己的产业。这些产业都会定期向他缴纳一定的款项,而且商号名称各不相同,貌似是按照不同的地区和风俗来命名的。

而且蔡襄从来不会要求这些商户们向他做定期汇报,只要没什么值得他出面的大事发生,这些商家就是普通的附庸产业罢了。蔡襄本人把这种看似毫无关联,实则丝缕相关的经营模式称为扩散式经营,不限工种,不限客户,只要是能赚钱的行当,他都愿意慷慨投资。

甚至于有的商户觉得自己已经存够了钱,或是不想继续经营下去了,蔡襄还会大度地放人离开,从来不会强求任何人留在自己门下。说白了,整个组织就是由一条巨大的利益链牵扯在一起的经济共同体。与其说是情报组织,倒不如说是商会来得更贴切些。

而身在其中的其他经营者们却并不知道自己所担任的真正职务是什么。毕竟只是民间组织,没有得到朝廷的认证,所以蔡襄也一直都很有分寸,把持着平民的行动底线进行情报收集活动。像什么抄家翻墙、调查私密之类的活儿,那都是朝廷的专业机构该去干的,跟他有啥关系呢是不是?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