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耻.屠杀者必须死(1 / 4)
莫祈平说的并不是完全的客套话, 他和马丽雅所属的知识教南洋委员会,在买活军的机构分类中,是被分为统战机构的, 可以想见将来他们的晋升基本就在这条线上打转了,这条线上还直接串联了神秘的情报局,以莫祈平的为人,他一定仔细钻研买活军统战线上的大人物。
譬如说地位超然的锦衣卫黄谨, 还有现在的纪律委员会几个姓谢的孤儿, 谢要好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毕竟是情报局长嘛,此外还有谢善良、谢诚实等等——莫祈平觉得, 如果这些孤儿的名字都是贤人六姐起的话,只能说六姐的水平没有比菲力佩主教好多少。
这些彬山孤儿院出身的谢姓人才, 和莫祈平实际上走的不是一条路,他们的忠心是无可置疑的,能力反而还在其次, 在谢六姐的安排中,他们常做的也是一些简单却又重要的文书工作。能在统战线上真正执掌大权的,还是在风起云涌的局势之中涌现出的能人异士。
譬如说,这个夏禄队长, 莫祈平对他就很留意, 他认为夏禄是天生的统战人才,他不但非常善于‘忽悠’, 立下了不少功劳,而且此人相当低调, 正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夏禄在‘延平郡王出逃案’中崭露头角, 之后就没有什么人在意这个前任王府管家,但实际上,据莫祈平所知,买活军打通新商路,包括在外地设立私盐队办事处等等大举动背后,都有夏禄的身影,夏禄在运河沿岸,巴蜀大江一带的统战工作中,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这个人很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无声无息地种到别人的脑袋里去,成名作延平郡王出逃案,就是很好的例子,莫祈平做过了解,运河沿岸的城市中,《买活周报》、扫盲班教材、买式发型、买式生活习惯……这些买式东西的传播,并不完全是自发的,而是有一定的步骤,一开始,是价钱不贵,充足发放的报纸,随后城里便会开始哄传某个本地大人物,为《买活周报》中某个话本故事神魂颠倒,甚至闹出了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笑话。
甚至于还会有人将买式的戏剧,影射到了本地的大户身上,这样激起了民众对于买活军文娱作品的兴趣,接下来,过一段时间,买活军的戏班子便进来表演了。莫祈平在南洋委员会培训期间,也读到过夏禄的笔记,这篇笔记被谢六姐当作课本发放下来,供大家学习,这其中就提到了这种安排的原因。
【百姓对世界的认识,就藏在他们读到的故事里,故事就是我们的先遣部队,就是我们进入百姓心底最有用的武器……】
从这个角度来说,宗教传说也是一种主题故事,莫祈平很认可夏禄的话,他也很好奇在过去的一年中,夏禄给涧内的华人都说了什么故事——现在,涧内抗洋的故事,将要被记载在史书之中了,夏禄又立下了一件大功,毫无疑问,他的前景一片光明,莫祈平觉得自己有必要和他搞好关系,所以他把握路上的一点时间,真诚地向夏禄讨教了起来。
“我在涧内倒是没说什么故事。”夏禄的回答是出人意料的,“只是分析了一些事实——涧内的氛围已经不需要故事去培养情绪了,他们都很清楚自己的处境,我也没办法去蛊惑什么,人在生死关头其实总是很清醒的,他们的选择也实在不多,在六姐拿出岛船之前,涧内的气氛其实相当悲壮,他们是打算豁出去了,做好了玉石俱焚的准备,岛船现身的那天开始,他们才敢相信,这一战真有无伤而胜的可能。”
当然了,在此之前,华人们也知道自己没有别的选择,除了买活军之外,谁会为他们出头呢?就算他们愿意奴颜婢膝地向弗朗机人祈求一线生机,也不能改变吕宋岛上根本的利益冲突,弗朗机人又要用华人,又担忧华人们动摇他们的统治。
“这些弗朗机人,他们的人数太少了。”
夏禄说,“所以他们只能选择不断的削弱多数民族,这就是为何域外的鞑子进关都一定会滥杀的缘故,人数太多的话,他们完全统治不过来,不几年就会被多数民族完全消化。明白这一点之后,涧内的族长就完全放弃幻想了,涧内已有一万五千人,随着壕镜开关,吕宋将越来越繁华,华人势必会越来越多,弗朗机人是无法跟上华人增加的速度的,他们的老巢远在万里之外,周期性的屠杀会是必然的结果。”
他用一种超然的语气谈论着这个话题,似乎并不在乎两个弗朗机人的脸面,但他们都很泰然,马丽雅甚至还点头附和,“种族屠杀是殖民主义必然的副产品。”
“是,这也是我们买活军征伐西洋的大义所在。”
美尼勒城并不算很大,教堂就在港口不远处,这是几乎所有港口城市共同的特点,重要的建筑物总是挨在一起。他们很快就来到了教堂跟前的空地上,这里现在挤满了弗朗机俘虏,他们排列成队,被麻绳拴着双手,木栅栏把他们框在中间,这些人满是愁苦地看着教堂之前的买活军。
栅栏之外,站着黑人和华人,人数还在不断的增多,甚至有不少人爬上了附近的屋顶,眺望着教堂二楼的窗口,在教堂门口,有一些人被反剪着双手,嘴里塞了白布,跪在台阶顶部。看来这是有一场公开行刑了,莫祈平从衣着判断,吕宋总督不像是马士加路也总督,他没有选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