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角色对调(3 / 4)

加入书签

的变化就好了。譬如这张天如,倘若他自己发于善意,和某男子共饮,却被诬陷有奸.淫意图,他自然可为自己发声。他要为天……他要为买活军治下区域立论,那就要拿到这块土地的数据,是这个意思。”

“殿下高见!”王知礼先奉承了一句,又疑惑道,“但此人又不是官身,如何能拿到这些?若如此,其实便是断绝了书生问政的意思啊。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难道此后不为官,连关心天下事的资格都没有了吗?”

“呃……”

“这个……”

话音刚落,王知礼自己都尴尬了起来,席间众人更是吃吃艾艾不知该如何回答:这两句话是去世不久的西林领袖顾叔时所设的书院楹联,此人也正是以鼓励书生关心政治为名,如讲学生大肆揭帖闹事,书生结社贴文互壮声势,抨击朝政等等被阉党深恶痛绝的风潮,都是从西林书院而起。王知礼身为阉党骨干,居然脱口而出引用了西林党的联句,这还好是九千岁已经下野,若不然,说不得就要治王知礼一个‘立场不纯’的罪。

按常理来说,这话应该是王肖乾这个西林中坚说起,而王知礼作为阉党代表予以回应,此时却完全倒了过来,王肖乾尴尬道,“大珰,倒不是如此,其实这意思便是,若不为官,又不能发苦心去调查,也不能得到买活军的许可,从他们处获取数据,便只能从小处,从自身谈起罢。正所谓实事求是,得了几个人的数据,便只能起几个人的题目,这一招便是治那等好空言、大言而博名的书生。”

“……”

这角色对调的对话,实在是太让人尴尬,偏又实在不好明言,屋内又沉默了少顷,信王举起袖子掩着嘴轻咳了一会,方才调节气氛,把话题挪开。“的确如此,发一篇文章,要到乡镇去采风几个月?这个张后生哪有这个时间,文章发得这么慢,只怕人们都要把他给忘了!名声又从何来?”

“看来这‘一篇奇文天下知’的美梦,在买活军这里是休做了。”王肖乾松了口气,连忙接话,“想要议论天下事,为天下建言,那便要先考做吏目,一步步地走到接近天下的位置……这也不能说错……”

作为西林中坚,他不能再说下去了。但此时这道理似乎的确是分明的,政策的得失,必须走到相应的高度才能得窥全貌,百姓所能表达的只有政策对自身的影响,这二者的区别可是混淆不得。少年书生凭什么影响政策的制定,只因其善蛊惑人心,善闹事?确实没这个道理。

不过,和书生有关的议论,因为牵扯西林,还是少说的好,说得过了王肖乾更尴尬。黄谨见义父自悔失言并不说话,便出声笑道,“这张天如还是个有福分的,先觉得他求名太过操切,如看来,正因其操切而又有些歪才,大鸣大放,被六姐看重,到底也有了不小的名气——有这篇《答疑》,他可青史留名了。”

“倒也是!”众人暂且都遗漏了这话的前提——即谢六姐至少是个能在青史留名,拥有详细历史记载的大人物,短暂地沉浸在说不出的羡妒中,都啧啧感慨起来,“虽是被立起来当了个靶子,但他之前之后那些人,想当可还当不上呢。”

信王也有些好奇,“张先生好像也在学校任教,不知我们有没有打过照面——收了这篇答疑,他会怎么应对呢?”

这就好比吵架,张天如嚷嚷了一大篇,却被谢六姐抽走了脚下的板凳,这会儿下台有些难,旁观者自然也好奇下一幕又是什么好戏,黄谨笑道,“若是按我朝作风,接下来,他必定要继续大骂六姐,用词只会更加刻毒,不惹来一顿板子,是不会罢休的。”

“那是我朝宽待读书人,在这里,怕不是要被捉去做苦役?”

众人言语纷纷,莫衷一是,王肖乾也便恢复过来笑道,“智足以饰非,言足以拒谏——若他还要作文反击,我押他必定由此破题。”

他是这里唯一的进士,众人都不能和他比八股破题,闻言也觉得有理,谢六姐的这篇回文,似乎并不如此前她的文章那样,立论虽奇,且却是堂皇正道,仿佛有一种无人可挡的气势。这篇文,晦涩之处,没有相当的水平恐怕不容易看懂,而看懂的人似乎也并不都会赞同,不如张天如的原文,简单直接煽动人心。

如果张天如从“智足以饰非,言足以拒谏”这角度进行反驳,那是很合乎文士胃口的——不但道出了对《答疑》的感想,并且还以用典回击了谢六姐。这典故出处是说纣王的,如果谢六姐能读得懂,那便会感觉到张天如的回击。而这种回击,也表现了张天如的才华,正是此刻所有政客所习惯的论战节奏。

即便是买活军内的活死人,恐怕也会有人私底下站在张天如这里!

众人不免也是议论起事态走向,更好奇若张天如还有回击,《买活周报》会不会予以刊登,信王到底年轻好事,便和曹如商议道,“曹伴伴,明日不如多安排些随侍去学校就读,打听着这张天如的模样,瞧瞧他的脸色去!”

曹如在这种事上可不会拂了信王的性子,闻言一口答应,也是笑道,“恐怕此时,也不独殿下,整个云县的人,都想看这张天如的脸色呢!被六姐这么一通教训,真不知道他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