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章 冯家(1 / 2)
三天后的晌午时分,张延龄在孟亮陈式一霍世鉴等十余名亲卫骑兵的陪同下出现在了外城东城广渠门内的崇南坊的街道上。
崇南坊地处外城东南,这里人口稠密,房舍密集,远离京城繁华街区,和白纸坊一样,是京城贫民聚集之地,是京城有名的贫民窟。
张延龄一行策马缓缓走在狭窄坑洼的街道上,两侧低矮的房舍像是一个个的鸽子笼一般,拥挤而无序。街道上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连战马都打着响鼻不肯在泥污之中踩踏。
衣衫破烂的孩童们甚少见到有骑着高头大马衣着光鲜的人来此,一个个好奇的跟在张延龄等人马后,拖着鼻涕嬉笑着指指点点。瞪着童稚好奇的目光看着张延龄一行。有的甚至大胆的上前,伸手在马肚子上摸一把,便兴奋的叫闹着逃开去。
他们的父母知道厉害,这些骑着马的大明朝的兵马可不能惹,大声的呵斥着孩童们离开。有的直接将孩童拖到街边,挥起巴掌一顿打,打的孩童尖声哭叫。
张延龄皱着眉头,看着周围的场面,心情很是糟糕。
这里的情形如此恶劣是张延龄没想到的。张延龄知道大明朝的百姓许多人生活艰苦。但是在京城之中,还有如崇南坊这样的脏乱差的贫民窟的存在。这里的百姓的居住和生活条件还如此恶劣,那是说不过去的。
京城尚有这样的地方,更遑论京外的穷乡僻壤之地了。大明朝立国一百多年,如今非但没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反而近年来贫困日甚,这是朝廷的重大失职。大明朝任重道远,要改变现状,还有大量的事情要做,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发展。
不过张延龄心情的糟糕倒不完全是因为看到这些百姓的处境,毕竟大明朝的贫苦百姓多了去了,张延龄也见识了不少。但是张延龄今日是和陈式一等人来慰问阵亡的冯四海家里人的。这件事终究要告诉他的家里人,虽然张延龄一直不忍,但也不得不来。
见冯四海这个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手下将领的家居然居住在这种地方,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中,这便让张延龄心中着实难以释怀。
当贫困和苦难具体到某一个自己所认识的甚至关系亲密的人身上的时候,这种苦难便更加的真实且感同身受。变得更加的具体起来。
“公爷,前面小河边的那条巷子便是冯兄弟的家了。”孟亮指着前方一片柳树横亘之处说道。
张延龄微微点头,催马加快脚步。不久后,众人便抵达了那条小河旁。说是小河,其实就是个臭水沟。里边水草和垃圾纠缠着,黑乎乎的河水上漂浮着各种杂物。臭气熏天。
沿着小河西侧的小道,走过一片低矮的房舍。一座破败的小院出现在视野里。这小院看上去比周围的房舍要好一些,起码是个独门独户的小院落。那便是冯四海的家了。
小院门前的空地上有一名十五六岁的少年正光着上身,单手拎着一支石锁嘿然发声,抛来抛去。这少年只有十五六岁,但是身上的肌肉却很健壮,他手中的石锁起码有个二三十斤,单手提举,左右交换,抛飞过顶,显得毫不吃力的样子。
见到一队骑兵到来,那少年停止了舞动石锁,脸上带着迷茫的神情看着张延龄一行。
张延龄看那少年五官,环眼阔嘴,国字脸,和冯四海极为相像。心中不免有些恻然。
“你们是谁?你们找谁?”那少年大声问道。
孟亮正要说话,张延龄摆了摆手,翻身下马缓缓走近,笑道:“小兄弟,我猜你姓冯。是也不是?”
那少年疑惑道:“你怎知道?是了,你们是和我爹爹一起的振威营的兵马是不是?”
张延龄笑道:“聪明的很,被你猜中了。”
那少年道:“我爹爹跟随护国公去海外了,他不在家。你们是来找他的么?”
张延龄叹了口气,温声道:“你叫什么名字?你今年多大了?这一手石锁玩的倒是挺溜。”
那少年道:“我叫冯刚,今年十四。这石锁算不得什么。跟我爹爹比差远了。我爹爹不光会耍石锁,武技还很高强。可惜他不肯教我。”
张延龄微笑道:“你爹爹为什么不肯教你?”
冯刚道:“我爹爹不许我舞枪弄棒,他想要我读书当官,不许我练武。我是瞒着他练的。对了,你们可别告诉我爹爹这件事。他知道了会生气的。他要我读书,可我对读书没兴趣,我只想练习武技。”
张延龄道:“你为何要练习武技呢?”
冯刚道:“我想当兵杀敌,和我爹爹一样。报效朝廷,为国尽忠。”
张延龄点点头道:“好小子。不错,有志气。”
冯刚道:“可我爹爹说我这是没志气。见我练武技,想要当兵,他便打骂于我。”
张延龄微笑道:“你爹爹是怕你吃苦。若当兵没志气,你爹爹为何要当兵?你是家中独子,你爹爹是担心你受苦才那么说的。”
冯刚惊喜道:“原来如此,我倒是错怪爹爹了。”
张延龄点点头,这时,小院院门开了,一名中年妇人出现在门内,见门口这么多兵马,吃惊的瞪大眼睛。
那妇人衣着朴素,身上的衣服还打着补丁,不过浆洗的干干净净。头发也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