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神秘的黑龙沟(2 / 2)
巴车就可以开过去了。
但是村民没有机械化的工具,只靠手工作业,锄头挖,背篓背,人少效率低,工作量不小,估计没有一个小时修不好。
宋老师没有回到车上。他又点燃一支烟,慢慢吸着,向着导游所指的黑龙沟方向走去。
每步七十五厘米,大约走了八百步,转了一个弯,就看到一条小溪从一个窄窄的峡谷里流出来,从公路下面约一人多深的涵洞注入官庙河中。
峡谷口比公路低,还看得出来有几个歪斜的木桩竖着。看上去以前应该是有铁丝绕着的,不过木桩已经被洪水冲得东倒西歪了,绕着的铁丝也差不多锈蚀断成支离破碎的小段了,完全挡不住人和动物出入。
这正好说明这个峡谷是不想让人进去的,应该就是导游所说的黑龙沟了。
黑龙沟和其他峡谷看上去没有什么不一样。谷口狭窄,从谷口看进去是一片比谷口还低的平坦草地,草地上有浅浅的水,不知是积水还是泉水;草地中间有一条小溪,水已经比较清了,不像官庙河那么浑浊。
离谷口约两三百米就是茂密的森林,由于没有遭到人类的破坏和砍伐,峡谷内森林的长势非常好。
令人诧异的是,这个黑龙沟是由两种地质构造形成的,沟里的地貌景观反差极大。峡谷的谷口在东面,峡谷的南面、北面大部分地方植被茂盛,森林密布,绿树成荫,青翠欲滴。
而峡谷西面却几乎全是耸立的崖壁,岩石裸露,除了岩石缝里伸出的几颗“小老头”一般的松树外,光秃秃的几乎寸草不生。就像一个人患上了“鬼剃头”一样难看。
阳光升起来了,从谷口照进了黑龙沟。由于谷口狭窄,峡壁高耸,幽暗的峡谷里太阳照射到的地方异常明亮。
阳光从谷口直射峡谷的西面,也就是光秃秃的崖壁。崖壁目测离谷口不到四百米。
咦!西边的崖壁上靠近北面森林的地方居然还有一道崖缝,不宽,崖缝和崖壁的颜色浑然一体,如果不是阳光正好照射进崖缝,平时根本看不出来。
崖缝被阳光照的非常明亮清晰。突然,宋老师看见整体浅灰色的崖缝中部出现了一大片清晰的暗绿色,这应该是岩石风化被雨水冲刷剥落后露出来的颜色。宋老师心头蓦然一紧,这种颜色,太像学校标本馆里一种矿石的颜色了。
宋老师意识到有可能找到矿苗了。
按照正规的标准要求,宋老师应该立即确定发现矿苗的位置。课堂里书本上的做法,最正确的做法是尽快测定矿苗位置的经纬度。但如果在道路附近,简易的做法应该沿着公路向前或向后跑几百米,寻找并记录公路每一千米设置一个的里程碑信息,比如黑龙沟口正好就有一块:x14938,意思是149号县道,38公里处。
可是现在科技进步已经可以淘汰这些课本知识了。宋老师掏出手机,打开微信,把“位置”发到自己的微信号上,以后就可以导航到现在所处的位置了。
宋老师回到大巴边上时,村民们已经把路上的窄沟填好了。
韩导游正在和一个年纪大的村民结算工程费用,要求村民写收据以便回去向公司报账。
旅游大巴终于顺利通过了被冲毁的路段,向着海螺沟驶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