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果腹(1 / 2)

加入书签

他爷爷奶奶,父母那个不是刨了一辈子的,可凄惨的结果却是死后连到能安生土地都没有,若非当初地主给了一块地的,那可就真的是死无葬身了。

经过这一处,朱元璋想明白了两件事,土地才是关键,其二刨地最多刨出一时的果腹,难以刨出一世的果腹。

后者怎么解决,历来都是朱元璋苦心寻求的答案,不仅为了自己,也为这个天下。

可惜找了四十多年,当了天下这个大家长的朱元璋还是没能找到,多数情况下依旧是拆东墙补西墙,只不过他这个糊墙匠更用心罢了,手下也没敢炸刺的!

直到看到朱允熥提出几个方案,朱元璋方才有了感觉,或许该转变一下思路了……

只是不管是其本人,还是提出思路的朱允熥,都只不过是刚刚踏上这条路,很多东西都不成熟,需要时间去摸索,去试验!

结果可能是好,也可能是坏,只要一日没有答案,那一日就不能推广。

只因为这天下在经历百年动乱之后,再也经不起半点折腾!

不过一想到自己已经将朱允熥封国琼州,朱元璋也就没什么好遗憾的了……因为在他看来允熥这能做出一些东西,无论是反哺大明,还是其本身对外开辟,最终收益的都会是大明!

至于造反?

朱元璋并不觉得这一聪明的孩子会生出那等念头。

这不是觉得朱允熥胆量不够,而是大明得位之正,在其治理之下国事日稳,允熥又心系百姓,只要朱允炆不做出天怒人怨的事情,任何人造反都无疑与做梦,而且只会是一场噩梦!

至于朱允炆日后是否会做出天怒人怨的事?

想象朱元璋都觉得这是无稽之谈,就朱允炆那性格,他能做什么?

……

老朱在思考问题,朱允熥何尝不是在开动脑静!

大明非琼海!

各种情况都不同。

棉布集群,身为琼海国国主,他不想开在海口吗?

海口不行,三亚也不错啊,可惜琼海整体人口太少,加上移民也就百万,就比平稳发展了三十年的应天府多了那么一丢丢。

这点人手能初步完成基础建设,开荒工作,在支援军队建设,便已经榨的差不多了。

再搞出一个事业集群,其余各个环节都会陷入无人可用的地步。

更重要的是,他不可能将稻田改种棉花,棉花产量暂时不提,就说少了一季稻谷那可是会饿肚子的!

唯有拥有近亿人口,数千万青壮劳动力的中原,才能搞出这样的事业集群来,要知道就算是历年受灾最重,人口迁徙最多山西,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地,能组织调动的兵力都比琼州总人口来的多。

拥有这等人口基数的东方,也难怪与后世为西方所忌惮。

“再等两年,两年之后,无论南京是什么情况,我都要主动出击,将广西,广东,福建等地抓在手中!”

老朱是洪武三十一年走的,实际上从洪武二十九年开始,老朱基本上什么都不管了,将一切交给朱允炆。

虽无太上皇的名头,实际上却过上了太上皇的生活。

这两年可奉圣旨移民,根据常向东,蓝开依靠自身经验分析,南下的道路已全数打通,并且超规格建设,只需扩建韶关至开州的道路,确保道路通畅,洪武二十八年下半年开始,每月可以通过南下通道迁徙千人,上游移民地打通之后,洪武二十九年之后,每月可完成两千的迁入工作。

圣旨三年,累积完成八至十万人的迁徙安置工作根本不是问题。

加上吸附广西,广东,福建,江西四地的人口,洪武三十一年前,琼海境内的人口有望突破一百三十万,并且保证青壮人口比例超总人口的四成!

看上去人口总数还是很少,但可用人口却翻了一翻!

更关键是,朱允熥不会在中原动乱刚开始就动手,少说也要拖到建文三年,这里又有四年多的时间可供调剂。

一旦老朱不在了,他便可以将手彻底伸进两湖区域!。

“关键还是眼下!”

棉布集群能搞出来,各方面收益,而身为提倡者,建设者,管理者的朱允熥,都将获得是滔天的人望。

这些人望中原不乱无用,可一旦中原乱了,那就会快速转变成民心,朱允炆干的越差劲,心中选择朱允熥人也就越多。

至于朱棣那个造反头子,好日子的破坏者,谁会真心选他?

……

“事情先做着,此事咱会让蒋瓛,郁新帮你,同时也会和几位国公商议,六月之前能给我答卷吗?”

半响之后,朱元璋抬头问道。

“能!”

朱允熥锚定的说道,“若能得到蒋瓛,郁新相助,加上允熥与商人之间信誉,六月之前必有所成果!”

郁新,人才啊!

若不是已经被老朱提拔上来,在如今大明六部尚书之中,他最想拐带就是郁新。

绝对的理财高手!

能将老朱前些年弄出的窟窿压住,并且后期将朱棣打仗形成的财政漏洞填完,此人要是接受了后世的经济学观点,绝对可以速成这个时代的经济大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