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见(1 / 2)
八月份的北京如同火炉里的蒸包子般炙烤着,如果想要跟周公细聊谈怕是只有空调的冷气能解救,此时21度正合适的汽流正在输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清香,给人带来无尽的享受。
床头的手机一直震动的不停。迷迷糊糊抓起滑动接听。
“喂,您好。”
“李云时,不是通知你今天要加班吗?怎么这个点了我也没见你人影?今晚要公布金雁奖最佳奖项了,我们今天得先做好准备,务必第一时间抢到最佳男女主获奖之后的采访。你现在人哪?”电话里的女人怒气冲冲的,李云时本来还迷迷糊糊的没睡醒,这下全醒了,激动的从床上爬起来。
“对不起主编,今天周末我忘记调闹钟了,我马上到。”说完急忙换衣服,刷牙洗脸完毕火速夺门而出。
“我很荣幸受邀参加今晚的颁奖典礼,第五次来到咱们金雁奖了,心情依然是特别的激动。”作为演艺圈从业40多年的老前辈,于建国依旧是那样精神焕发。
“别说于老师了,我现在已经激动的手都在抖,特别荣幸今天跟陈老师一起颁奖。现在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在我手中就是是第32届金雁奖最佳男演员的获奖名单,那么到底最终花落谁家呢,想必现在大家跟我同样激动。”跟陈建国一起颁奖的是著名编剧一抹阳。
“那么,获得第32届金雁奖最佳男演员的是,于老师咱们一起公布。”说完一抹阳把手卡递给于建国。
“陈启!”两人一起喊出这个名字。
随后陈启彬彬有礼的上台鞠躬领奖,握手致谢并发表获奖感言。在场的同行有的是竞争者不屑,提前离场。有的老前辈对年轻演员胜于蓝的怜爱。这个刚满25岁的新生代演员能有今天的成绩,有人说他靠爹,没有爹的人脉资源哪有他今天。有人说他本身就才华横溢,到哪一行都是佼佼者。而他似乎对于外界的各种声音都毫不在意,不管好的坏的。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人们似乎忘了五年前,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他还是那个扶不起的阿斗。
“什么?没想到今年的影帝居然是陈启!”
“不会有什么黑幕吧,连顶流小白都竞争不过他。不会是他爹买的吧?”此时的维意杂志社里正七嘴八舌的讨论这条内娱重大新闻。
“应该不至于,他今年的电影可是有55亿票房,虽然人长的不帅,但确实有演技。”正在写稿的李云起顺嘴的回了一句。
“呵,你还是太年轻了,就娱乐圈这水,哪一滴是清浊的?”小刘端着个陶瓷杯,悠哉悠哉的边走边说。要说这杂志社可是李云时每天多待一分钟都不想的地方。
“就是,就是。我说小李啊,上次主编交给你的任务你可没完成,现在主编又交给你一个新的任务,就是明天去采访陈启,我们可是好不容易争取到跟他合作的机会,你可千万别又搞砸了,务必从他嘴里挖出有用信息。”说这话的是杂志社的大姐大,人称赵姐,不仅年纪大,脾气也大,声音也大。这个赵姐是杂志社出了名的马屁精,今天主编夸谁了,明天就去巴结谁,唯独看不惯初来乍到的李云时,经常给她使绊子。李云时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得罪了这些大神,或许是因为同事们经常叫她买咖啡却没给钱,她要了回来。又或许上次采访顶流小白没听她们的话先去讨好粉丝,导致销量不行。
她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心想:陈启可不是一般的年轻人,从小就在福春书馆跟着一班评书界的老先生长大,见惯了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年少却老成,出了名娱乐圈“打太极”第一人,怎么可能从他嘴里套出话来?到时候她们为了话题热度,又要我夸大其词的添油加醋了。万一实习期没过,就要失业,同学们还一大堆找不到工作的呢。不,我一定不能丢工作。
北京的夏天非常炎热,这样的炎热使人感到闷躁,而此时一个黑衣黑裤西装笔挺的男子跟旁边一位穿着休闲的年轻人走进三里屯的一家咖啡馆。选了靠窗的角落,点了两杯冰美式。十分钟后一神色慌张的女青年进了咖啡馆后东张西望,终于目光在靠窗边停留下来,陈启走去。
“你好,陈老师,我是杂志社的编辑,抱歉,抱歉,让您久等了,实在是路上堵得慌。”陈启站起来说道:“理解理解,我也才刚到不久,坐吧边坐边聊,喝点什么?”“随便就行。”
“那卡布奇诺吧。”陈启招手服务员,云时突然对眼前的瀚之产出一种亲切感。要是以往换做哪个艺人,脾气好的还好说,脾气坏的哪里会这么和颜悦色的招呼自己。想着就为今天的工作感到愉悦,好心情是好的合作开始。
“给您介绍一下,这是我经纪人,向小北。”陈启边介绍边向经纪人比划。
“您好,我是维意杂志社的编辑,李云时。”
“陈启经纪人向小北。”两人互相客气的握手致意。
“那么,我们从哪里开始?”还是经纪人先开口。
“哦对,这是采访内容,向先生您看一下。”说完就推过一张采访稿给经纪人。盯着经纪人的神情,经纪人看着只是点点头,并无过多的表情。noproblem.”说完就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脸,这无形中缓解了朝曦紧张的情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