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狰和狞(1 / 2)
转眼又是二百年光景,汉王朝也进入了末期。由于当时整个王室和政治集团地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在边疆也是战火不断、战事连连;又逢大旱,颗粒不收但赋税未减,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国库的亏空,国势的日趋疲弱,种种天灾人祸加上内忧外患,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纷纷揭竿而起,意图推翻汉王室的统治。
其中以“太平道”人数最多,声势最大。一个自称“大贤良师”的人根据当世的一本奇书《太平经》,创立了这太平道。
《太平经》之所以称为“奇”是由于它内容博大,所涉及包含了天地、阴阳、五行、十支、灾异、神仙等内容。又重新构筑了“天人合一”思想,以阴阳五行学说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图景。同时它有一套完善的理论,包含“无为而无不为”的统治术和教众的修身养性之术。还对教众和信徒宣扬财产共有、自食其力、善恶报应等观念,让这本奇书在当时颇具影响力。
这本书给了受苦受难那些人活下去的希望,让他们觉得修了这本书可断除业障得道飞升,也让他们看见了平等。
而“大贤良师”根据书中五行现身说法,不仅迷惑了广大百姓,特别是那些贫困地农民的眼睛,更是向着他们鼓动:“现如今,政治黑暗,民生凋敝。朝廷内,宦官与外戚尔虞我诈,轮番乱政;地方上,豪强地主与割据军阀为非作歹,又逢连年灾荒,以致出现死相枕藉和民相食的人间惨剧。而导致这种广大民众痛苦万状、已无生路情况的出现,就是因为汉为火,正在焚烧着土地,燃烧着大家的生命。我们当用土将其盖之,方能救民众于危难之中。”
于是那些民众在大贤良师的带领下起义,并且统一头戴黄色头巾,因为黄色正象征着大地的颜色。“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一段太平道的教义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各州郡响起,仿佛还携带着他们破土重生的希望一样。
从起义开始,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汉王朝的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而起义军更是势如破竹,导致多处州郡失守、吏士
(本章未完,请翻页)
逃亡。最后震动了整个京都,决定起兵镇压。
在坊间有传言,有两只异兽常护大贤良师左右,这也让看见过它们的百姓愿意相信大贤良师的话语。异兽长得很像豹子,与之不同的是异兽头上生有一角,身后有五根尾巴。它们一雌一雄,雄性名叫“狰”,雌性唤作“狞”。两只外表一模一样,但是吼声却截然不同。狰的性格外向、乖张,吼声带着恐怖地怒意。狞的性格内向、扭曲,吼声却是带有无尽怨恨般阴险地低鸣。
这等凶猛地异兽不知为何,选择了大贤良师,且形影不离,很多教众和寻常百姓都见过。按照以前人妖划分的约定,妖是不能以本体显现在人世之间,但它们就这样出现了,毫不避讳地出现了,肆无忌惮地出现了。同时出现的,还有深山中飞虎的杀意。
飞虎自从上次回到山林之中,便没有再出过山,犹如一尊观天神兽一般,在一个向外凸起的崖壁上蹲坐着,这一蹲就二百多年,任由风吹雨打,它都像石像一样仰头望天,一动不动。似在观察,似在感受,似在寻找,似在等待,似在守护。
突然,飞虎原本如玉石一般的双眼爆射出两道金光,缓缓将头转向东方,然后站了起来,抖动了一下翅膀,冲天而起。
而此时,在京都长安的东面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州郡叫豫州,那里聚集着太平道的众多信徒,大贤良师正在此布道和医治投奔过来的难民。
他的医术具体怎么样不得而知,但不管什么病,他都是用符箓烧了化于水中让病人喝,对有些小病居然能立竿见影,颇为神妙。所以名声一传十,十传百的也就传开了。现在在一处房屋之外,居然排起了长队,等着大贤良师的医治。
而他身后有两只匍匐在地的凶兽,突然感觉到什么一样,抬头望向同一侧的天空,龇牙咧嘴地发出低吼。
“轰隆”一声巨响,一团金红色地火光直接砸在狰趴着的位置上,房屋都塌了半边,但是没有一个普通百姓受到牵连,民众四散而逃。
等刚被冲击弄得到处飞舞地碎屑和灰尘散开以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后,在那裂开地土坑里,只有一只背生双翼且冒着熊熊烈火的老虎。狰已经不在刚才的位置,显然在冲撞前它已经闪躲开了。
“妖兽?也敢在我大贤良师面前撒野?”大贤良师从震惊中恢复过来,指着飞虎说到。
“我只为它俩而来,不伤害你,人类,退下吧。”飞虎一眼正眼都没有看大贤良师,盯着狰和狞说到。
大贤良师自创立太平道以来,第一次被这般无视。失去了原有的气度,双手从宽大的道袍中取出一摞符箓,右手食指和中指夹起其中一张,喝道:“炎上!”符箓便着起火来,朝着飞虎一扔,一颗火球就飞了出去。
飞虎还是没有理会大贤良师和这颗小火球,只是用爪子轻轻一弹,火球就消散在了空中。又说了一遍:“人类,退下。”便冲向了狰和狞。
狰狞本是一对,所以配合无间。在飞虎扑过来地时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