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嫁娶(2 / 2)
郎到门口的时候侧屋的门“彭”地被关上了,有几个小孩子和年轻媳妇在屋里面要红包,这是我们老家的习俗,俗称“堵红包”,没办法媒人就拿出提前包好的红包从门缝里塞进去,塞了好几次红包里面才把门打开。
到外祖母家里迎新娘出门以后,大家就加快了脚步,到半山腰上坡的时候地面实在太滑而坡又很陡峭,基本上是直立的,毛驴上不去了。不管引亲人在前面怎么用力拉都没有用,毛驴一步都不走了,后面有人用力推毛驴想让它快点上去,结果毛驴的两条前腿直接跪下了还是不走。最后没办法媒人只能请新娘下驴步行上坡,等到前面平缓一点再骑上驴背让它驮着走,因为新娘从出门开始头上一直盖着红盖头看不见路,由伴娘搀扶着走得很慢。
(本章未完,请翻页)
众人回到家已经接近午饭时间,先是门口有人放了几串鞭炮,挤满了围观群众,大家都争先恐后想抢在前面看看新娘,七嘴八舌的议论着,接着新郎很快过来把新娘从驴背上抱下来背进院子里面去了。烧香祭拜过祖先以后就是拜天地,给父母敬茶改口,照例父母都要象征性的给新郎新娘一个红包,红包里面的数字不拘多少,就是图个吉利,能表示那么个意思就行。
这一切都结束了以后,新娘就被送到了洞房,这个洞房就是之前父亲兄弟三人共同居住的屋子,因为父亲要结婚,二叔三叔他们俩搬到门房里面去了,把这个房子腾出来简单打扫了一下作为父亲的婚房。
床上放着前几天刚刚赶制的一床新棉被,棉被放在一个破旧的木箱子上面,炕上铺了一个酒红色的涤纶床单,床单下面铺着破烂不堪的一层棉花垫子。炕头下面坑坑洼洼的地面虽然用水洒过,但还是压不住飞扬的尘土。在墙角处放着一张白杨木做的方桌,方桌上面摆着两条叠得整整齐齐方方正正的红色洗脸毛巾,两个印有东方红字样的喝水铁缸子,旁边还有一块牛皮纸包着的香皂,这就是婚房的全部摆设。这时候新娘头上的盖头就可以揭下来了,折腾了大半天新娘也饿了,需要吃一点东西充饥一下。
虽然是冬天,天寒地冻,但是屋子实在太小,容纳不下一张十人的饭桌,所以只能在院子里面搭个简易帐篷来招待大家吃酒席,院子里再架几个碳炉取暖。说是在饭桌上吃饭,其实大家一人一碗端起来很快就吃完了,不会放到饭桌上精挑细选,细嚼慢咽,所谓的酒席其实就是清汤玉米面片,一人一大碗,辅菜是一小碟腌制的白萝卜干。新郎一直在院子里招呼客人,给大家一一敬酒,一直要到晚上客人全散了才能去吃饭,去休息。
客人都回去以后还剩下最后一个环节——安床。直到这个时候,新郎才算是第一次近距离看清楚新娘的脸,他翻过红盖头,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个圆脸方额,红光满面的小个子女人。黑黑的眼睛炯炯有神而微带一丝羞怯,弯弯的眉毛就像两片柳叶一样,匀称细致,虽然个子不高但是长的也还算均匀。之前虽然见过两次面,不过那都是在远处惊鸿一瞥,根本看不仔细,也没时间去看清楚。
对于新娘来说也是一样,这也是她第一次近距离面对面看清楚眼前这个她即将要托付一生的男人,五官端正,身材高大魁梧但稍微有点硬瘦,脸上长了好多青春痘但是并不很难看,长方形的面孔上流露出不自然的微笑。一对浓黑的眉毛下面藏着两只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骨显得脸更大更长了,嘴角微微上扬,好像随时都准备答话似的。
安床一般都是由媒人和伴娘两个人来共同帮忙完成,媒人端进来一盘子大枣,花生,桂圆,瓜子组成的干果拼盘,寓意着早生贵子!伴娘拿一把桃木梳子准备给新娘梳头,媒人撒一把干果,伴娘就梳一下头发,一边梳头一边嘴里喊着:一梳梳到头,荣华富贵不用愁;二梳梳到头,无苦无忧到白头;三梳梳到头,多儿多女多福寿。
(本章完)
https://www.17kxsw.com/35_35236/121809om。17k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17k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