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不负责(1 / 2)

加入书签

第二天一早,就有小黄门前来通报,说是礼部尚书裴卫,邀请他去礼部相谈祭祀文宣王的相关事宜。

初辰院以西,含元殿和宣政殿之间,坐落着几处庞大的宫殿群。

即便李隆基常年住在兴庆宫,此处依然是负责整个大唐帝国正常运转的核心。

中枢、门下、尚书三省的办公地点都在此处,而礼部作为尚书省下辖部门,自然也在这里。

从初辰院出来,穿过他便宜老爹处理政务的东少阳院,依次是门下和中枢省的办公区域。

再穿过连接含元殿和宣政殿的宽阔大理石御道,就是负责处理具体政务的尚书省了。

礼部是个单独的大院。

裴尚书早已等候在门外,看到李俶过来,带着人急忙上来见礼。

裴卫是个年老长着,作为礼部尚书,自然举止文雅,颇有重臣的风范。

但想起昨日这老家伙与杨国忠一唱一和,将他坑去山东,李俶就气不打一处来。

不过伸手不打笑脸人,况且对方年岁还不小,李俶也不好表露出什么,客客气气的回了一礼。

裴卫指着身边一位绯袍中年人说道:“请容下官为太孙殿下介绍,这位是礼部侍郎达奚殉。”

“下官达奚殉见过太孙殿下。”

李俶叹了口气,只得又回个礼,这古代的礼节就是繁琐,像上辈子多好,大家握个手就算认识了,效率啊。

接着又为李俶介绍了祠部郎中和员外郎。

礼部下面又辖四部,分别由礼部郎中,祠部郎中,膳部郎中和主客郎中管理。

祠部才是真正负责祭祀方面的事宜。

在门外吹了半天风,等一一见礼完毕,李俶才终于踏进了礼部这座大门。

绕过雕文繁复的影壁,整个机构一览无余。

一路上,穿着各种颜色袍服的官员看到他们几人,都必须要见礼。

可见这古代太注重礼仪也不好,有这空闲多办点事不好吗?

不过李俶算是认识到了袍服的好处,绯色的袍服说明是五品以上,而青色的就是五品以下的,一目了然。

这院子有点像后世的四合院,四面的各间房里,都有官吏在里面办公,看表面还算忙碌。

而四合院的中央有座大堂,大堂红墙绿瓦,比起长安城内灰扑扑的各坊来说,好看了许多。

窗下种着一些花草翠竹,被修剪得整整齐齐,这里就是裴卫等人的办公地了。

裴卫将李俶迎进堂内,堂内摆设简洁,放了一些案牍和两座香炉。

唯一吸引人眼球的,是在上首东面有座三层的凤嘴滴漏,被从堂外引入的小渠围绕。

几人分别落座,有小吏奉上茶水,李俶鼻子抽了抽,将茶水往几案外移了一些。

实在是这唐朝的茶水真没法喝。

在唐朝喝茶叫做煎茶,把茶饼放到水里去煮,然后放上葱、姜、花椒、桂皮等等,有的还放猪油、奶酪…

再加点必不可少的盐,那味道…啧啧,反正李俶喝过一回之后,再也没碰过这东西。

李俶不知道,被后世誉为“茶圣”的陆羽现在和他差不多大,什么茶经三千卷,连个开头怕都还没写。

注意到李俶的小动作,裴卫笑着问道:“太孙殿下不喜吃茶?”

李俶点了点头:“口味清淡,给我来碗沸水和一点茶沫即可。”

片刻之后,见李俶将茶沫倒进碗里,就准备开喝,几位高官面面相觑,确实够清淡的。

等这位奇葩殿下喝了一口“清茶”,裴卫首先开口。

“此次前往山东举行“释奠礼”,太孙殿下作为圣元使统揽全局,不知殿下有何章程?”

“章程?”李俶看了裴卫一眼,到地方整几头猪,几头羊烤熟了摆上去,在敬杯酒不就完了,要什么章程?

裴卫不知李俶的想法,否则肯定会气得吐血,祭祀若有李俶想的那么简单,还要礼部做什么?

国家大事,唯祀与戎。

自古以来祭祀的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袛和人神。

祭、祀二字该分开来看,天神称祀,地祇称祭,人神宗庙称享,拥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而天神、地袛都需由皇帝来主祭,像李俶这个皇太孙,连陪祭的资格都没有。

而孔子到了开元年间乃是“先圣”,可见其地位之尊显,已经与神同等。

按理来说,此事该由李隆基身着大裘冕,至少也是衮冕进行主祭,现在由皇太孙李俶来代劳,就有些难办了。

首先,祭祀时的衣服形制该如何?

圣人虽说了代圣祭祀,不过谁敢给李俶披上裘冕?那不是嫌自己命长了?

见其李俶沉默不语,裴卫以为对方也在考虑这些难题,所以开口说道:“此次“先圣”之祀,由圣元使替圣人主祀,乃本朝未有之先例,三经皆不可寻,实在难办。”

李俶见几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笑着说道:“有何难办,历朝历代,皇子、大臣就没有替皇帝祭祀的?照此办理就是了。”

听了李俶的话,几人内心苦笑,能这么简单就好了。

裴卫现在有些后悔当时在朝堂上多嘴,说什么需要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