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神秘的七!(1 / 2)

加入书签

“别了,东坡居士!”

“别了,苏轼,苏子瞻!”

“感谢你给后世留下的诗词、字画、文章、美食……”

“苏轼,谥文忠!能获得这个等级的谥号,怎么会只是一个会写诗的吃货而已?”

“因为苏轼诗词的光华太过耀眼,以至于很多人忘记了其他!”

“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倘若苏轼随波逐流一点,说不定也能成为朝廷重臣!”

“还是不要了……我宁可宋朝少一个权势滔天的臣子,也不愿失去那些美到令人窒息的词句!”

“你们!!!怎么还在扯苏轼啊!!”

“?不是刚还在送别?不扯苏轼扯什么?”

“最后张凡那一抓啊!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他抓了么?不就是巨大的书架化作典籍华夏的字样,然后渐渐淡去,很常规的结尾呀!”

“卧槽!你都没仔细看的……”

“有没有看懂了的!出来说一下!我觉得最后那一抓,必有缘由!”

……

龙城电视台,演播大厅里。

第六期《典籍华夏》的直播虽然已经正式结束了,但赵永军负责的那个访谈节目,却还在进行最后的收尾。

作为典籍华夏的补充,由赵永军主持,吴思衡老先生做嘉宾的这档访谈,也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欢迎。

尤其是吴思衡对于历史,对于文化,对于华夏传统的理解深刻,往往能够看到许多其他人没能注意到的细节,更有许多角度独特的见解,令人往往有恍然大悟的感触,原来未曾注意到的某某地方,竟然也都暗藏玄机。

渐渐地,许多粉丝形成了习惯,先看《典籍华夏》正片,然后立刻回过头来看一遍吴思衡的访谈,品味到妙处之后,再去看一遍《典籍华夏》的重播!

事实上这也就是个初级粉丝的常规操作。

那些狂热级的……翻过来覆过去对照着看个无数遍,都还觉得不解渴!

没办法,《典籍华夏》每一帧都是经典,每一个演员都能够封神,每一点细节都经得起严苛考证。

画面中,苏轼卒于常州,赵永军和吴思衡,亦是亲眼目睹,同样被张凡最后的一曲琴音牵动情绪。

苏轼一生的功过荣辱如淙淙流水一样掠过心田,琴音拨弄着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如泣如诉,吴思衡神情肃穆,终于也是长长地叹息一声。

“这世间故事,水流花开两从容。”

最后的结束语,吴思衡这样说道:“唯有他,把生命洒脱成一蓑烟雨任平生!”

“顽强,坚定,初心不改,矢志不移。”

“有着遗世独立的高度,方能让世界成为你心灵的归属。”

在赵永军的搀扶下,轮椅上的吴思衡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向着已经淡去的屏幕,向着刚刚还躺在那里的苏轼,用尽力气,深深一躬。

“风云时代,磅礴气象!”

“再见!瑰丽唐诗的伟大传承者,绝美宋词的伟大创造者!”

“清晨的朝露里,遥望蒹葭苍苍;对酒的短歌中,感受慨当以慷;王维的长河上,高唱大漠豪壮;苏轼的明月间,祝福永久安康。”

“四十年春秋易变,官场仕途的进退沉浮,都化作了‘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忧思和愁郁,感怀时光,慨叹无常。”

好句!

吴老的底蕴,无人能及!

一旁搀扶着的赵永军,眼前一亮!

这几句话说得漂亮至极,跟苏东坡的一生沉浮对应得极好。

可以想见,必定又会得到无数赞誉,连带着自己负责的这个访谈节目,热度也能再次攀升!

至此,访谈节目也结束了!

赵永军美滋滋地第一时间冲到后台,看看弹幕里有没有夸吴老的,有没有顺便夸一下他赵永军主持的台风地道什么的。

然而……

???

典籍华夏结束,直播间里的弹幕却依然密密麻麻。

这倒是正常的。

可什么是一大片的“七”?

啥意思?

EDG夺冠这事儿不都过去俩礼拜了吗?还没凉?再说也不至于跑到典籍华夏的直播间里刷屏啊!

粉丝狂躁症又因为什么新事件引发了??

老实说,今年已经五十来岁的赵永军,对“EDG夺冠”这个概念,都还是刚学会不久,也通过百度才搞清楚了为什么当时屏幕上全都是“七”。

可现在典籍华夏直播间里的盛况,让他甚至觉得自己是进错了地方,反复进进出出好几次,这才有些虚弱地确认自己没有搞错路径。

得!

又落后了……

赵永军眼前一黑,不得不再次化身谦虚的小学生,又是百度又是论坛,尝试搞清楚这波“七”的节奏,从何而来。

还好,就在龙城电视台官网的论坛里,就有一个已经几乎被人工置顶的帖子,热度极高。

《理性分析,张凡最后那一抓的风华》!

张凡抓什么了?

还风华?

赵永军脑子有点乱,顺手点进去。

帖子里是一个慢镜头的画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