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副本结束(1.5万字)(1 / 8)

加入书签

沙沙沙——

昏暗的灯光下。

徐云手中端着冲锋枪,小心的走在剑桥大学校内的雪地上。

没错。

冲锋枪。

比起防弹衣,这才是他托艾维琳打造出来的两大杀器之一!

纵观整个副本,徐云的心态大概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個阶段就是徐云和李斯特会面的前后节点,敌人尚未出现,情势相对来说还没有那么糟糕。

徐云只是出于对自己苏醒时躺在坑里的遭遇产生了一些警惕,所以留了个后手。

也就是防弹衣的生产其实没有太明确的目的性,主要是为了‘自保’,不一定会用上。

但在那天老汤带来苏格兰境内发现了东方人尸体的消息后,徐云顿时发现了一个问题:

单纯的“防”.......

似乎还不够。

如果自己周围真的存在有某些敌人,必须要拥有一定反击的力量。

这就是心态的第二阶段。

因此他便托艾维琳打造了这么一款同样是青春版的冲锋枪。

早先提及过。

真正决定现代枪械雏形的不是具体某个枪种,而是后装枪+多边形膛线的设计思路,二者是一个因果关系。

正因为有了这些设计思路,才会有多种多样的枪种出现。

尤其是多边形膛线。

这是一个堪称划时代壁垒级别的技术突破。

不过这种时代壁垒也是相对来说的,至少在徐云这个穿越者面前,突破难度就小很多了。

徐云上辈子从科大毕业后便进入了成飞下属的某研究所,也就是搞十爷的那个公司。

不过徐云搞的不是军用机,而是某非军用领域的理论研究——否则鲜为人同学们也就看不到这本书了。

虽然工作不涉军。

可一些半公开的、不涉密的、举报也得不到五十万的、几十年前的枪械设计图纸和数据.......

徐云想拿到还是不难的。

当然了。

由于非专业人士的缘故。

徐云保存在脑海里的也就步枪膛线的一些基础数据,至多搞出来北宋副本里张三用的武器。cascoo.net

其他一些能够制造近代枪械的数据,即便是他也记不起来。

不过没关系。

聪明的同学应该还记得一件事:

徐云当初在完成第一环任务后,还有一个奖励没用呢......

没错!

就是那个可以暂时回归现实三天的奖励。

当初在得知苏格兰境内发现东方人尸体的第二天,徐云便激活了这个奖励,回归现实搜集了一些资料。

这也是什么他反复交代艾维琳不能泄露任何信息、自己也极其谨慎的原因:

不同于防弹衣的设计方案。

他拿回来的那些图纸要是泄露,那乐子可就大了。

后来经过艾维琳的分组加工,这把超越时代的青春版冲锋枪终于在1851年正式登上了舞台。

并且一出手,就救下了阿尔伯特这种重量级人物的性命。

这把冲锋枪的设计思路源自MP-18,也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款可靠的冲锋枪。

它诞生的背景在一战,即20世纪初。

参加过一战的老兵同学应该都记得。

一战那会儿,人们还在堑壕里拉着大栓搞对射。

这个长长的战壕极大程度的限制住了各国军队的进攻速度,战争往往会陷入一种僵持不下的局面。

于是呢,各国都在试图打破这种僵局。

而士兵手里的枪恰恰又是一个关键因素,那会儿士兵通常用的都是长长的栓动步枪。

射速慢,拉一下打一枪的,冲到战壕里以后非常吃亏。

1915年底。

德国人认为,开发一种在最后200米内进行交火的高射速的武器势在必行。

而这种武器就是冲锋枪。

在战场上。

等你冲到对方近距离的时候,你栓动步枪的射程和精度什么的都没什么意义了。

这些优点发挥不出来,这个距离要的就是射速。

因此开发一种短小、射速快的武器,在堑壕里、近距离交火的优势非常大。

最终在1917年的时候,雨果·施迈瑟开发了一款冲锋枪。

就是大名鼎鼎的MP-18冲锋枪。

也就是后世军迷极其熟悉的花机关。

这种冲锋枪枪长80厘米出头,使用的是9x19mm鲁格手枪弹,采用1支32发蜗牛型弹鼓供弹。

射速每分钟400发。

不过这款冲锋枪真正的特殊之处除了它是‘第一把’冲锋枪外,更关键的还是在于它的魔改版:

当年赫赫有名的汉阳厂,便把MP-18魔改过一次。

汉阳厂设计出了成本更简洁的7.65mm口径子弹,用30发直弹匣取代了原型枪的32发蜗牛型弹鼓。

当年咱们红军警卫机关配备的就是这种魔改后的“花机关”。

在大渡河战斗中。

咱们第1军团第1团的第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