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历史:我咋就飞起来了呢?(2 / 3)

加入书签

更别说眼下的真空管还是被魔改后的版本。

甚至硬要说的话。

真空管和电子三极管,区别的实际上也就一个栅极罢了——而栅极这东西早在1821年就已经出现了。

因此怎么说呢......

如果单纯讨论原理重合度这块,真空管确实和巴贝奇的分析机存在一定的交集。

而小麦此人,在历史上又恰好是以脑洞出名的大佬。

别的不说。

光他能推导出麦克斯韦方程组,并且在电磁波发现之前就计算好它的速度和属性,脑洞方面就基本上属于脖子上就是个圈儿的级别了。

因此小麦能够发现真空管和分析机的关联,似乎还挺合情合理的?

但徐云咋就感觉瘆得慌呢.......

实话实说。

眼下的局面他倒是勉强还能掌控的住,毕竟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很难发生质变。

但一旦自己任务完成回归现实......

嘶——

想想看吧。

小牛已经纠正了错误的绝对时空观,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这是一切一切的基础。

接着这个时代重测了光速,发现了光电效应和电磁波,接着又检测出了电子的荷质比,‘偶遇’了X射线。

如果再加个计算机......

妈耶。

未来的这个时间线,不会出现灵能飞升吧?

但无论徐云心中怎么瘆得慌,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修正历史的能力了:

在场的这些大佬全都是如今和未来的顶尖人物,他们具备很强的理解和自我分析意识,能够独立的做出各种准确的判断。

这种能力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

在徐云做实验的时候。

它可以帮助这些大佬快速领悟现象的本质,一点即通,不需要一步步的详细解释。

但在实验之外,尤其是有人提出某个思路时,徐云却也很难找某些站不住脚的借口去忽悠他们......

因此在小麦说出这个想法后。

法拉第和高斯等人很快便将小麦的这番话在脑海中过了一遍,眼睛越来越亮。

过了小半分钟。

法拉第放下手中的瓶瓶罐罐,对徐云问道:

“罗峰同学,我听说巴贝奇和阿达他们已经安顿好了?”

徐云认命似的叹了口气,乖乖答道:

“嗯,查尔斯先生他们在半个月前就已经移居剑桥镇了,上个礼拜正式开始了分析机的研究。”

法拉第微微颔首。

他和阿达的老师玛丽·索麦维关系很好,后世甚至还有一些关于法拉第和玛丽·索麦维的花边故事,因此他与阿达的

。关系也一直不错。

在原本的历史中。

法拉第也曾经多次写信给英国政府,希望官方能够再次对巴贝奇和阿达进行投资。

奈何英国政府在巴贝奇身上已经栽过了一次跟头,英国政府对于巴贝奇已经失去了信任感。

例如时任英国首相约翰·罗素曾经回信给法拉第,说:

“如果您愿意亲自担任项目的负责人,政府可以保证不低于两万英镑的资金投入,但如果您只是为了某个人(指巴贝奇)来做说客,那么我的回答可能会令您失望了。”

后来法拉第还援助过阿达和巴贝奇两百英镑,可惜效果只是杯水车薪。

前一段时间,他从高斯口中得知了剑桥大学投资巴贝奇的事情,也曾给阿达写信祝贺。

只是这些日子他一直在准备光电效应有关的论文,因此一直没空和阿达见面。

随后法拉第沉吟片刻,低头与高斯和韦伯商量了几句,便对基尔霍夫说道:

“古斯塔夫,看来要再辛苦你一趟了。”

基尔霍夫连忙微微躬身,答道:

“能为教授出力,实属荣幸之至。”

徐云注意到,基尔霍夫在说这话的时候,眼中同样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毕竟在历史上。

这位说话带着浓重德国口音的年轻人,也是个电路学大佬来着。

他在业余时间经常鼓捣继电器,对二进制的算法研究其实有着很深的理论成果。

可惜他一直没有找对合适的方向,导致空余一堆理论却无实践方向。

最终那些手稿只能孤零零的躺在陈列柜里,供后人带着遗憾之心缅怀瞻仰。

不过如今基尔霍夫已经留在了剑桥担任助教,或许他的人生轨迹也会跟着改变吧......

视线再回归现实。

在得到了法拉第的指示后,基尔霍夫便匆匆离开了实验室。

徐云则趁此空闲拎着另一条没被神秘射线照射的鳗鱼,给众人做了顿跂汁蒸鳗鱼。

这道菜的做法相对比较简单,说罢了就三个步骤:

首先将鳗鱼切至骨断皮连,加入盐和酱油码味,油煎去腥。

接着让表皮定形,锁住水分和鲜味,烧肉、蒜头过油提香,之后焖煮至骨肉刚好分离的时刻起锅,仔细抽出鱼骨用火腿代替。

最后再加入猪油、烧肉、香菇、陈皮后焖蒸30分钟即可出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