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结局(1 / 2)
陈秀城被判了斩刑,押入死牢等出了正月再行刑。他那个媳妇本来就不是情愿跟他,见他活不成了,立刻跑回了娘家,没几日便说肚子里的孩子掉了。
李氏一家,闺女被流放,儿子判斩刑,他男人急火攻心患上了心疾,有一日没一日。
甄氏夫妻商量着,过了十五就启程回淮南,暮征舍不得暮烟,便一个人跑去村外溜达散心,还拿上了他阿娘送给暮烟的袖弩,想看看有没有野兔可以打。
那支袖弩,暮烟虽然收下了,但是从没有佩戴过,她也不能熟练使用。陆君铭说等有空了教她使,可他们两个在一起,哪里能有空。
暮征正在溜达,废窑中跑出来一个女人,身上穿红挂绿,不过衣裳都很旧了。
那女人过来找暮征要钱,暮征只当是个要饭的,掏出几文钱递过去。谁知道那女人趁着接钱的功夫将他的手腕抓住,暮征这才认出,这女人是林仙儿,他的生母。
他顿时心生厌恶,想甩开她的手离开,这时候废窑中又出来一个男人,正是姓梁的。这对狗男女,竟又凑到了一起!
姓梁的手里拿着绳子,邪笑着靠近暮征:“儿子,上回就是在这里,你将老子好一顿痛打,这回看老子如何教训你。”
他过来用绳子绑暮征的手腕,林仙儿一直劝他轻一点,说不过是为了要些钱花。
挣扎之际,暮征想起袖子里的袖弩,触动机关,一支弩箭正射中姓梁的心口。姓梁的捂着心口倒下去,林仙儿吓得连滚带爬跑了。
暮征跑回寒烟居,将事情与他阿娘说了,老太太知道,纵使有万般理由,这终究是一条人命。
窑厂里死了人的事,很快在镇上传开,周良生带人来勘验尸体,发现姓梁的心口有伤,但是并没有找到凶器,只得去县衙报官。
县衙的仵作来验尸,从姓梁的伤口处取出一支小小的弩箭。官差询问谁有这种袖弩,周良生立刻想起在暮烟那里见过。
官差去了寒烟居询问,暮烟看了那弩箭立刻承认是自己的,谁知道甄伯母冷哼一声道:“是你的,你会使吗?这弩箭是我这袖弩里发的。”
她撸起袖子给官差看手臂上的袖弩,暮征在一边一声声叫着阿娘,也说不出别的。
官差将甄伯母带走审问,暮征哭着跟在后面,甄伯母叮嘱甄伯伯,让他快带暮征回淮南。
按理说林仙儿是目击证人,但是谁都没有提到她,官差也没有在现场发现她的痕迹,所以县令也没有让她上堂作证。
凶手对罪责供认不讳,甄伯母也被打入死牢候斩。甄伯伯和暮征匆匆启程赶回淮南,送别的时候,暮征哭成了泪人。
“姐姐,我想去看看阿娘。”
暮烟答应会替他去,甄伯伯一直抓着暮征的手,生怕他逃跑。
此时蓬头垢面的林仙儿跑了过来,扑倒在他们面前:“给我一百两银子,不然我就去县衙告发你们!”
暮烟想问她告发什么,暮征朝林仙儿狠狠说道:“我阿娘已经入了死牢,你还有脸来要钱!”
林仙儿嘿嘿笑着:“什么阿娘,我才是你亲娘。”
暮征哭着说道:“我没有什么亲娘,我只有一个阿娘。”
甄伯伯拉着暮征就走,林仙儿跌跌撞撞在后面追,跑几步摔一跤,嘴里胡乱念叨着:“儿子杀爹,给我钱,给我钱,我要钱,很多钱。”
她疯了,一个疯女人说的话自然是没人会信,但是暮烟知道,她有一句话说的没错,儿子杀爹。
她花钱通融后,去牢里看了甄伯母。问起杀人之事,甄伯母却翻了脸,立刻叫她走。
当暮烟问起她还有什么心愿,甄伯母说了一个药方出来,让她去配了,做成丸药送进来。药方很简单,只有几味药,暮烟牢牢记住了。
她去找照儿配药,照儿看了方子说这是个江湖上失传已久的闭息丹药方,人服用以后气息全无,就像死了一样。
这是假死药!暮烟让照儿多配了一些,自己留下了一些,给甄伯母送去了一些。
药送进去三天后,甄伯母死在了死牢里,听说是得了什么急症。牢里死个人是常事,没人会在意,一发现人没了气,便被扔去了乱葬岗。
一个月后,暮烟收到暮征的来信,说他在淮南一切都好,不过搬了新家。
陆君铭三年丁忧期满,依律应该去京城请职,他正犹豫哪日启程,京城便来了圣旨,任命他为怀化大将军,命他去征西北。
暮烟开始为他大张旗鼓收拾行装,十里八乡都知道,陆君铭又要去打仗了,陆太公更上逢人便讲不舍之情。
离启程的日子就差三日,一大早,寒烟居的家丁就来找照儿,说陆君铭突发心疾,人不行了。
照儿匆匆赶去,紧接着寒烟居内一片哭声,大张旗鼓办起了丧事,凡是来吊唁的都给了三尺孝布,于是全镇上的人都来了,陈钟村和周围知道陆君铭其人的都来了。
伯爷去世,依例上报朝廷,京城来吊唁的人亲自验看过尸首后才入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