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长安的变化,李世民的骄傲(1 / 2)

加入书签

李世民眼中似乎带着一点失落。

林毅的话他无法反驳。

失落不过一瞬,李世民重新拉住林毅的手,指着面前百废待兴的长安城,语气昂扬。

“先生曾说,我十四年便让周边诸国称天可汗!”

渭水之盟的憋屈尚在眼前,但是现在李世民并不沉湎于憋屈之中,他更多的是自信。

因为林毅,他看到了唐的未来!

而他必定会亲手实现那个未来!

李世民目光中带着极大的自信,他眼中野望在林毅的角度看来一览无余。

“十四年,朕一定会让唐的旗帜插遍,这周遭小国!”

“今日这渭水之耻,朕要亲手讨回来!”

“不仅如此!”

李世民转过头,看着林毅,见到林毅淡淡的笑容,他突然变得极其的兴奋,兴奋之中,他松开林毅的手,快步向前走了两步。

他昂首挺胸,似乎已经完全从渭水的耻辱中走出来。

“朕不要四方畏惧唐!朕要四方臣服于唐!”

“要他们来我长安,要他们来以我长安为中心!”

“要四周小藩从心底敬畏朕!”

“敬畏大唐!”

掷地有声!

李世民眼中光彩大盛!

他转身,干脆利落,眼中不是兴奋,而是压抑的怒火!

他说出这些期望,并不是凭空的幻想,而是他知道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他并不沉溺于其中,甚至会用那样的理想,来鞭策自己!

“先生!”

李世民的压抑着怒火,他的语气坚定,但唇边的胡须却随着他嘴唇的掀动而微微颤抖着!

“你说,朕能做到吗!”

林毅微笑着,他知道,李世民不是在开玩笑。

他方才说的,是他自己对于唐帝国未来的构建。

而李世民,也确实在未来做到了这些。

贞观年间,万国来朝。

四周国家,没有一个国家不仰慕于唐!

他们来唐经商,大食国、波斯国、高昌,无数国家的东西经由复苏的丝绸之路流到唐朝来。

而唐朝的丝绸、瓷器、茶叶又流到外邦之中。

那个时代的经济,以及兼容并包的程度,并非是其他年代所能比肩。

林毅点头。

“陛下,定能做到!”

李世民怔了一下,随后转过头大笑,笑着笑着,眼中竟然布满泪光。

他能做到!

不管怎样,他都要做到!

两仪门与两仪殿中间的空旷上空,回荡这李世民的笑声,林毅站在李世民后面,镜头随着他的目光,扫过如今的长安城。

隋唐交替的长安城,并没有贞观开元年间的繁荣,大雁塔尚未修建,此时那里还是一片农田,城中坊市虽然有所规划,但是呈现出的并非欣欣向荣,而是一股衰败之气。

贞观初年,由于唐末战乱和灾荒,国内的人口只有隋朝鼎盛时期的三分之一。

直到贞观十三年,都城中居住的百姓也才二十万人,而现在的人数只会更少。

一个都城,居住人数不满三十万!

就算是距离唐朝三百多年的西汉,长安城中居住的也有二十四万人。

但是在贞观之初,国中全部人,也不过三百多万,比之隋朝少了六百万人,可以说当时正是人口剧减,百废待兴的时期。

人少,便意味着一种荒凉的感觉。

林毅亲眼所见,这种战乱之后的荒凉景色,心中也是百味杂陈。

看到这一幕的观众,心中也有些不好受。

“隋末,战乱纷起,当时李世民能够当机立断起义,仅用了八年的时间,便已经结束了战乱,就这个功绩来说,也是首一份的了。”

“唉,我真难以想想,一个人是有怎样的智谋,怎样的励精图治,才能将眼前的景象,变成后来的贞观盛世!”

“怎么办,感觉好为这个帝王心酸。”

“这景象太真实了,一想到每一代帝王,都是从这种战乱后起来,我就觉得好心酸,我们华夏,便是一步步从废立中不断成长起来的啊!”

“说的太感人了,我的纸巾已经用完了,这与后世也太有共鸣了,我们当年也是从百废待兴中站起来的!”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李世民站在两仪殿门前,他的眼前是百废待兴的长安城,是等待他振兴的长安城!

屏幕中,李世民被定格在门前,整个画面逐渐开始快速流动起来。

站在两仪殿门前的李世民的身影,逐渐从挺拔,变得有些佝偻,他头上黑色的须发中白色也逐渐多了起来。

这变化并不快,而是以一种适中的速度往前推进。

速度正好可以让观众直观的看见眼前一切的变化。

眼前长安城,从刚开始的一片片农田,百事衰败的情况,一点点的变化着。

从无到有。

从衰败逐渐变得繁华。

从农田,逐渐一步步起高楼!

从人迹稀少,逐渐变得人声鼎沸!

骆驼、香料、珠宝,一条条闪着暗金色光芒的黑线从四方汇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