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赈灾,招工(2 / 2)
李白和崇祯帮他梳理官府的关系,这种人口流动需要官府许可的,不然就是违法行为。
好在问题不大,双方自愿,孙家又承诺会妥善安置招来的工人,不给官府添麻烦,官府不需要为这些人分配耕地。
笔,墨,纸,砚,印刷书籍,粉笔,黑板等等都需要单独的作坊,而且一两个还满足不了。
最大的作坊要数玻璃坊了,玻璃制品种类多,需要的劳力也多。
除此之外,还需要会制作窗户木框架的木匠,会安装玻璃窗的工人。
这些加起来,张昊至少需要数百人。
目前运作的作坊用人多是临时工,农忙时人家要忙着做农活,多给钱愿意放下耕地的人也很少。
有些佃户倒是愿意,但会得罪其他村子的地主,挖几个墙角还不怎么样,太多了就不行,官府也会插手阻止。
为了几个工人,把关系弄僵不值得,毕竟作坊在这里,别人要使坏,即使破坏不大,但很烦人。
还是直接招来流民更加省时省力,还顺便救人做好事,一举多得。
张昊并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被微服私访的唐太宗发现,正干的热火朝天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