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汝南的情况(1 / 2)
尽管在荆州的好友诸葛亮和庞统都觉得他们还应该多学习一下,才能够出仕,可是徐庶比这两位好友的年纪都要大,加上从小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再学,也就是现在这样的水平了,如果不去实践中学习的话,徐庶觉得自己的能力,可能就会停滞下去。
这次碰上王易的部队,算是一个巧合--他是颍川长社人,这次离开荆州,就是回老家看一下自己的老母--徐庶和太史慈一样,也是个大孝子,他母亲早年寡居,一人将他抚养大,徐庶对母亲的感情,素来是很深的,演义里说他是因为母亲被曹操骗去许都,才被迫离开刘备加入曹操麾下,实际上徐庶这样的智谋之士怎么会放心将自己的母亲放在敌人的地盘上呢?当时是曹操击败了刘备的军队,在乱军中俘获了徐庶的母亲,徐庶这才告别刘备,加入了曹操的阵营,就算这样,刘备也没有为难他。
在看望了自己的母亲,知道母亲因为本地亲戚们的供养过得还不错之后,徐庶就想看看自己要去投奔什么样的人,对于他这样有着出色战术能力和不错战略目标的人来说,天下诸侯虽然多,可是值得投奔的,却没有几个。
其他那些只重用士人的,诸如袁家两兄弟,徐庶是不考虑的,他一个寒门出身的,去了也不会被看重,他本来对曹操有点兴趣的,毕竟之前曹操颁布了求贤令,表示只要有一技之长,不计较出身,不计较德行,这也让不少寒门子弟看到了希望。
徐庶也是其中的一个。
然而从长社回来的路上,就碰到了王易的船队和大军。
本来徐庶也只是想避开,却正好看到王易的军队在给附近的贫民发放粮食,当下就来了兴趣。
打听到是王易的部队之后,他的兴趣就更大了。
作为游学的士子,徐庶对天下的事情,了解得并不少,甚至还有很多--士子的
出身基本上都比较好,消息灵通,那么在学习的时候,他们往往都会互相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消息,很多时候都能够拿到第一手的消息。
所以徐庶是知道刘备刚刚得到了天子的任命,有开府之权,可以节制三州,再加上看到了王易部下的作风,这就让他心中的天平,立即就倒向了刘备这一边。
“承蒙少使君不弃,徐庶愿追随少使君!”徐庶站起身来,对王易行了个大礼。
王易连忙扶起,两人同时笑了起来。
徐庶并没有带多少行李,这船也是他雇的,当下结了船钱,徐庶就加入了刘铭的队伍。
对这个新加入的士子,关羽等人倒不是很在乎,而孙乾在和徐庶聊了几次之后,深深地被徐庶的学识所折服,对王易表示少使君你的眼光实在是太好了,这么一个天才,居然就在路上拣了一个!
对此王易笑而不语,要不是徐庶的话,他也不会这么快就接纳一个之前不认识的新人。
当然他这样的做法,也让徐庶感觉到了自己被尊重。
“少使君接下来是打算在汝南保持一支精锐的力量?”徐庶若有所思地问。
“没错,汝南这里,不是合适的基地,却可以埋伏一支精兵,在将来起到巨大的作用。”王易笑道。
“预备对袁术下手吗?”徐庶想了想,立即问道。
王易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叹息了一声:“袁公路四世三公,底蕴深厚,占据淮南,兵精粮足,想要对付他,可是很困难的啊。”
“袁术虽然占据淮南,然而此人暮气日重,只图享乐,且手下都是些酒囊饭袋之流,纵有十万精兵,也无用武之地。”徐庶回答道。
“我欲在汝南经营一番,元直先生可否助我?”王易笑道。
“固所愿也。”徐庶再行一礼:“徐庶无别的本事,但是行军布阵还是略有所长,愿为少使君效劳。”
“那接下来行军布阵,临阵退敌,就看先生的了。我想请先生为军师,待回徐
州之后,再向我父为先生请功,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在所不辞。少使君,对汝南的情况,徐庶略知一二。汝南为大郡,然而黄巾之乱之后,朝廷对本地,就失去了控制,虽然挨着颍川,然而颍川的力量,也只能让汝南靠北的地方比较平安一点,靠近颍川和陈郡的定颖、召陵、汝阳、项城这些地方还平安一点,地方的县令县尉什么的加上豪强的互助,还能保住一方平安,然而过了上蔡之后,平舆、新蔡、汝阴等地方,黄巾遍地,各地豪强只能自守,打破县城的事情屡见不鲜,当地的士族都放弃了自己的家业,前往颍川避难,曹孟德力不能及,而袁术也不想把手伸到汝南来,所以这一片,都是黄巾的天下。其中较大的有刘辟、龚都占据安城,周仓、裴元绍占据葛陂,各自拥兵万余,之前还有黄劭占据平舆,何仪何曼兄弟占据固始,他们依附袁术,总是侵袭颍川。年初曹孟德派来大军,击杀了黄劭,何家兄弟投降。刘辟龚都和周仓裴元绍都不依附袁术,且不是太骚扰百姓,曹操这才没有将的精力用在汝南上。”
听完徐庶解释之后,王易点了点头,其实他一直很奇怪为什么汝南黄巾如此猖獗,曹操却不闻不问--要知道汝南是豫州的重郡,占地极广,还挨着他的重要谋士产出的颍川,兖州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