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素贼作乱(1 / 2)

加入书签

“将军!不好啦!”

一个仆役打扮的男子跌跌撞撞的奔向大堂。

大堂正中央,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将正大马金刀的坐在老虎椅上,又有七八员将领分侍左右。

“慌什么,汝乃将门家仆什么阵仗没有见过?”

老将军喝骂起失仪的家仆,声若洪钟,震得那个家仆跪在地上不敢抬头。

不再去管跪在地上的家仆,余定余老令公大步走出大堂,其余诸将也紧随其后。

行至大门前,余定朝城楼的方向望去,只见烈火冲天,浓烟滚滚,看不清城头的战况如何。

这时候刚刚出去打探消息的家仆连忙走上前,躬身说道:“启禀将军,素贼已经登上西城城楼了。”

听着从东边传来的阵阵喊杀声,余定长叹一声,要是当初朝廷愿意听从自己的上奏,提前沿漳水部署防线,在广宗和信都部署重兵,形成掎角之势以相互接应,这些素贼断然不敢南下,等到朝廷大军到达邺城,就可以夹击素贼的大本营巨鹿,将损失降到最小。

而现在,素贼已经拿下了真定和廮陶,常山郡和巨鹿郡都已收入囊中,信都城都要破了朝廷才开始调兵,大军到现在都还龟缩邺城,而一旦信都城丢了,东面就只有一座南皮可以坚守,若是南皮也丢了,那么半个冀州都将落入素贼之手。

现在不是犹豫的时候,余定拔出腰间的长剑,朝着身后的将领喊道:“诸将听令,随我援助西门!”

“是!”诸将应声大喝,纷纷取出自己的兵器,跟随余定的脚步向东门奔去。

那个跪在地上的家仆犹豫了一阵之后,也从屋内取出一把长刀,跟在了队伍的最后面。

却说在余府内,余定三子余绩并未跟随余府的妇孺迁往邺城,听闻自己的父亲已经带领家将杀上了西城楼,也取出自己的大刀准备奔西城而去,刚出门却被义弟陈贤给拦住了。

“大哥这是要去哪?”

陈贤当然知道余绩想去干什么,不过还是问了这么一句。

“还用问吗?子明!如今素贼作乱,西城门已破,你快与我去救援西城门。”

说完,便要拉着陈贤的手往外赶。

陈贤连忙拦住余绩说道:

“如今西城门已破,信都城危在旦夕,不如我们现在趁乱往南奔去,朝廷的大军全都在邺城,我们可前去通报战况,领大军前来救援信都。”

然后又指向城头说:

“现在西城门已经乱作一团,我们去了也毫无用处,余伯父与各位叔伯们久经战阵,坚守几天是没有问题的,等到我们将朝廷大军引来,里应外合定能解信都之围。”

陈贤说的很有道理,但余绩有些犹豫。

“余伯父乃是大新破虏将军,有守土之责,弃城而走也是死罪,兄长是将军的儿子,虽无官身,但也能够在朝廷大军中说上几句话,所以必须由兄长亲自前往。”

说完也不等余绩说话,立马命令下人备马赶往邺城。

在距离信都两百里外的邺城,新军统帅何越正在行军大帐与众将宴饮,冀州刺史还送来了美姬三十名,供何越玩乐。众将饮酒作乐已在邺城停留数日,手下兵将入城凌掠者不计其数,邺城百姓苦不堪言。

冀州校尉段明多次谏言,请求何越派兵救援信都、广宗二城,但是都被何越驳回,到最后就直接不见段明了。

见上谏无门,段明回到自家宅院中长吁短叹。

段明之子段钦年方二十五,随段明于冀州军中效力,见朝廷大军还在邺城停留,便来寻找段明。

“父亲!如今安平郡处处烽火,朝廷大军为何在邺城止步不前啊?”

“这都是刺史大人的安排?”

“刺史大人?何越乃是当朝大司马,冀州刺史如何指使得动?”

段钦有些不解。

“刺史大人想要去命令大司马当然非常困难,但是他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大军留在邺城,这就要简单得多。”

只要朝廷大军一直留在邺城,那么邺城就不会受到素贼的侵扰,作为冀州刺史的周权只要保住了王朝的北方重镇不丢,周权就有了一个守土之功,只不过这个功劳是用冀州百姓的命换来的。

“如果大军一直不肯救援,那么安平郡该怎么办?余伯父还有文德、子明可都在信都啊!”

段明曾是余定的部将,雁门关一战后,余定不再领兵,在信都安享晚年,由段明接替雁门太守之职。再后来,大新与鲜卑议和,为了安抚鲜卑人,将随着余定一起征伐过鲜卑的段明调离边境,任河间太守,后迁任冀州校尉。

段明思虑再三,取出自己的将剑,交给段钦。

“赐之,你速去校场点五十名精干本部人马,到馆陶去接应。”

“馆陶?接应谁啊?”

段钦有些奇怪,馆陶并不是军事重镇,素贼还没有进犯到那里。

“素贼进攻信都已有半月,如今恐怕是沦陷在即,余破虏知道大军尚在邺城,肯定会有人来求援。”

段钦接过将剑,向段明行军礼后转身离开。

而在信都与邺城之间的广宗城也正在遭遇与信都一样的状况,相比起地理位置并不突出的信都,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