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 风云再起(1 / 2)
有市场的地方,就有竞争,即使是电影节也不例外——
电影节需要竞争参展作品,那些顶尖大师、优秀作品必然抢手,各大电影节都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电影首次登场的舞台。
电影节需要竞争观众流量,因为电影节也是一个项目,必须考量市场、效益、品牌等等,观众是关注的来源也是影响的来源。
电影节需要的还有很多很多,人气、流量、权威、专业、影响等等等等,而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面临激烈竞争,如何策划一个电影节是一回事,如何举办一个优秀电影节又是一回事。
三大电影节能够从一众激烈竞争之中脱颖而出,依靠的绝对不仅仅是历史的悠久而已。
近年来,塞卡电影节依靠着天时地利人和后来居上,在全球电影节的激烈竞争之中成功突围实属不易。
天时,蓝夏电影节的自身混乱;地利,塞卡距离兰川只有三个小时的飞行;人和,放弃奖项评选而将电影完全交给观众……
方方面面的因素碰撞在一起,再加上塞卡电影节自身的规划推广,以及来自官方的支持,然后塞卡电影节就反超了一众老牌电影节,一跃成为目前普罗大众和社交网络最受欢迎也最受关注的“第四大电影节”。
其实,论人气值、影响力、讨论度等等,塞卡电影节都已经迎头赶上,并且隐隐约约地压制蓝夏电影节一头。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蓝夏电影节一众奖项的权威性依旧得到认可,终究是三大电影节之一,蓝夏的吸引力仍然不可小觑。
而且,塞卡电影节所代表的“观众喜好”,并不见得就能够在颁奖季里扮演关键角色,毕竟颁奖季的权威还是来自业内人士们的喜好。
正是因为如此,一众剧组们才会长途跋涉地飞行十个小时前往蓝夏,在那里举行全球首映,然后再又日夜兼程地返回塞卡,与观众近距离接触。
毫不夸张地说,从蓝夏到塞卡,这已经成为颁奖季热门作品开启征程的标准路线,轰轰烈烈地宣告一年一度“看不见刀光剑影却始终暗潮汹涌”的盛会拉开序幕。
当然,反过来说,塞卡电影节也同样尊重蓝夏电影节,能够在三大电影节登陆的作品,官方都会给予郑重其事的介绍和宣传,希望能够吸引更多观众走进电影院感受光影的魅力,同时也希望这些优秀作品能够推动电影产业的发展。
比如陆潜的“游客”。
塞卡电影节早早就给予重要位置展开宣传,再加上陆潜的人气,电影确确实实成为塞卡今年的爆款——
根据官方票务系统显示,正式开启售票之后,有五部电影的门票都在短短三分钟之内全部抢售一空,其中就包括了“游客”;而且,因为没有购买到门票而迫不及待发出加场呼声,首当其冲就有“游客”。
比起业内人士来说,观众们对于“游客”的好奇更加汹涌,拍摄出“解除好友”和“突袭”的导演到底是怎么征服蔚海拿到最佳导演的?惊悚/动作导演转型类型/艺术电影又是如何完成华丽转身的?电影到底会是什么风格?
一个又一个问号层出不穷,而且陆潜本身就自带流量,“游客”的门票销售速度也就不足为奇了。
方方面面都能够感受到观众们的期待。
但除此之外,因为塞卡电影节节节攀升的人气,整个定位和风格有别于其他电影节,也有诸多电影放弃蓝夏,而选择塞卡首映,与全球观众碰面。
毕竟,塞卡更加亲民,比起蓝夏的苛刻影评人来说,从观众入手总是能够得到更多掌声的,塞卡电影节在全球范围闻名遐迩的特点就是雷鸣般的掌声,哪怕是质量平平的作品也总是能够得到掌声鼓励。
因为在塞卡观众看来,没有人是为了拍摄一部烂片而投入如此庞大精力和时间的,那么不管电影质量好坏,总是应该给予鼓励的,掌声就是一点点回馈,所以经久不息的掌声在塞卡是每一场反映之后的必然环节。
如果看到新闻标题,“某某电影在塞卡赢得三分钟掌声”,不要惊吓和意外,因为三分钟是基本标配,没有十分钟起立鼓掌都不好意思说电影赢得瞩目。
如此一来,一大批电影选择在塞卡上映,也就不足为奇了,与其面对挑剔苛刻的影评人,不如拥抱温暖热情的塞卡观众——
又有谁能够拒绝掌声呢?
比如董瑞茜的“走进荒野”。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一个婚姻触礁、母亲去世、陷入绝望多年的女人,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在没有任何徒步经验的情况下,前往荒野重新挖掘自己,却因为缺乏经验而陷入困境,但最终还是依靠自己的毅力死里逃生,重获新生之后也确实打开人生全新篇章。
故事,可以说是四年前另外一部荒野求生电影“七天七夜”的女性版本,那部电影在颁奖季赢得了人一系列肯定,其中就包括金册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可谓是彻头彻尾的独角戏。
董瑞茜瞄准这个故事,目的就已经再明确不过。
显然,这也是董瑞茜希望扭转自己职业生涯的一部作品,同样是当事人撰写自传之后由她买下改编版权、同样由她担任制片人、同样由她挑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