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 风城故事(1 / 2)

加入书签

风城,全球举世闻名的高楼大厦之城,历史上第一座摩天大楼就是在这里落成的,后来伴随着时间推进而渐渐发展成为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连绵起伏的天际线也成为独一无二的风景,蔚为壮观。

这座城市座落在五大湖畔,由北往南的猎猎狂风常年不休,穿行在高耸入云的建筑之间,更是让狂风犀利凶猛,宛若刀刃一般的烈风横行霸道,行人甚至难以正常行走,也难怪风城之名广为人知。

但也正是得益于湖畔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风城的运河航道和铁路运输成为整个大陆横贯东西南北的重要枢纽,极大程度地刺激了工业和商业的蓬勃发展,短短百年时间就已经成长为一个百万人口城市——

这也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唯一一个“一个世纪前还不存在但现在人口就已经突破百万”的城市。

一方面,四面八方云集而来的商旅客人龙蛇混杂,不同利益的碰撞、不同文化的交锋、不同阶级的对立,也纷纷在风城的湛蓝天幕底下风起云涌,“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自然法则也就成为最重要的行事准则之一,渐渐就形成了民风彪悍的社会风貌。

另一方面,得益于工业的蓬勃发展,蓝领一直都是城市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工人到商人再到大型企业,城市经济结构里的阶级错杂而鲜明,大大小小的冲突渗透进入城市生活的角落,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日常,当地居民都有着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

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风城现在已经能够跻身全球范围内顶级二十大城市之一,但繁荣经济的背后,城市的黑暗面也始终不曾消散,和狂风一样赫赫有名的则是居高不下的犯罪率,俨然已经成为城市的另外一个标签。

正是因为如此,风城也成为诸多犯罪电影、动作电影最为青睐的拍摄地之一,而且涉猎题材非常广泛:

从艺术经济相关的白领犯罪,到刀枪横行的暴力犯罪,再到商业纷争的金融犯罪,还有被隐藏在黑暗里藏污纳垢的重型犯罪,全部都如同置身于熔炉一般,在这片土壤滋生。

“人类清除计划”,经过重重考量,导演江排风也选择了风城作为故事背景——

显然,这就是最适合故事发生的土壤。

不过,最大弊端就在于,风城是一座大城市,而且并不依赖电影工业,所以在这里拍摄电影并没有相关设施的便利和政策的优惠。

简单来说,就是成本比较高。

关于这一点,纪叙和修仲钧都曾经犹豫过,毕竟蓝鲸影业现在还没有挥霍的资本;但江排风还是成功说服了他们。

作为一名擅长拍摄类型电影的导演,江排风的灵感天赋确实比不上他的亲哥哥,但他的优点则在于务实、稳定、规矩,很少很少出现挥霍制作成本的状况,往往都是精打细算地完成拍摄,这也意味着,成本是可控的——

而且,也是蓝鲸影业能够接受范围内的。

当然,“人类清除计划”到底是实景拍摄还是棚内拍摄,关于这一点,蓝鲸影业和大门影业也曾经讨论过。

陆潜,作为制片人,坚持实景拍摄,除非是视觉特效大片,棚内拍摄确实更加方便,否则陆潜始终希望能够保证实景拍摄,因为镜头呈现出来的真实质感是与众不同的,特别是对于惊悚恐怖类型来说:

因为此类型电影稍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廉价,沦为B级电影,除非是专门希望制造出如此铅黄电影的质感,否则质感将是决定观影效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这一点上,陆潜和江排风站在了同一阵线上,蓝鲸影业和大门影业召开多次会议之后,最终还是点头同意了。

当陆潜抵达风城的时候,悄无声息,没有惊动任何人,离开机场,招了一辆出租车,就径直前往片场。

看着车窗外连绵起伏的城市天际线,视野被压缩在钢筋森林的繁茂与清冷底下,一个个方格子层层叠叠地累积堆叠起来,宛若蜂巢一般,沉默之中透露着一股凌厉的压迫,仿佛能够看到城市的灰色调一般。

不同于兰川和蔚海,风城是一座真正的现代化大都市,不经意间又再次唤醒陆潜上一世在大城市打拼的记忆。

起起伏伏、连绵不绝,每个角落都能够深深感受到人类的恢弘与伟大,此时此刻根本无法想象百年前这里一片荒芜的景象,但也正是因为那些高耸入云的楼层,经济文化地位所制造出来的阶级也格外鲜明。

人人都渴望能够站得更高一些,再高一些,一直到将云层也踩在脚底。

渐渐地,车辆就离开市中心的繁华,将那些商业和工作繁忙的熙熙攘攘抛在身后,进入宁静的生活区。

入眼,就能够看到类似于兰川的熟悉景象,和“解除好友”拍摄地点有些想象,但又能够感受到种种不同。

同样都是中产阶级的生活区,但风城显得更加现代也更加冰冷一点,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先入为主的观念错觉,这里的建筑棱角都更加鲜明,白色偏灰的调性也因为缺少花园和草坪越发凸显出一股疏离。

不仅如此,更加现代化也更加智能化的车库、门铃、警备等等,也能够从细节勾勒出生活方式的区别。

间或,一抹忽明忽暗的警笛红绿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