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 穹顶影院(1 / 2)
在电影诞生初期,“院线”的概念还没有成型,大部分电影院都是私人所有,少则只有一家、多则拥有三家五家。
这些私人电影院,购买版权之后,由自己决定电影清单、播放档期等等,整个喜好都非常私人也非常独特。
而观众们也习以为常,他们经常在不知道播放什么电影的情况下,直接买票进场,然后等待电影院带来惊喜。
早期,这些私人电影院就是市场主流,百家争鸣、百家齐放,电影院之间也存在着属于他们的竞争。
其中就有一些专门播放类型电影的地方,比如一天二十四小时播放恐怖电影,然后那些恐怖电影爱好者们随时都可以前来观看,也可以购买连票一口气观看多部电影马拉松,电影院就以这样的独特概念从市场里脱颖而出。
然而,伴随着院线概念的形成,连锁电影院慢慢成为市场主流;随后,电影档期的概念也相继成型,每部电影都根据自己的目标群众安排档期在全球同步上映,档期与院线排片、发行宣传紧密相连,全面迎来票房的爆发井喷,时代也就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就如同工业革命一样,大型工厂蚕食小型作坊,电影产业也不例外,大型院线开始蚕食这些个人电影院,资本的洪流呼啸而过,私人电影院也就一步一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时至今日,整个发行的概念都已经截然不同。
尽管如此,得益于电影产业的发达,电影爱好者的目标受众细分化越来越专业,一小部分私人电影院得以成功存活下来,延续了电影产业初期的模式——
由电影院老板或者影院经理来决定播放片单,吸引不同的受众。
有时候,一整天播放某位大导演的经典作品;有时候,一整天播放经典爱情电影的特辑;有时候,举办特别艺术电影的回顾。
这些电影院,拥有自己的独特观众群体,一部分是社区居民,一部分是资深电影爱好者,他们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不过,那些大型电影公司往往不愿意将自己的版权授权给这些独立电影院,所以它们很少很少能够“与时俱进”,最新上映的作品基本和这些电影院无缘,往往都是播放经典老片,甚至包括黑白电影、默片等等。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电影院的受众都非常局限,很难很难打开局面,也绝对不可能撼动电影市场走向。
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异类,比如穹顶影院。
在兰川市中心的北面,有一条伯溪大道,从名字就可以听得出来,这是与电影息息相关的一条大道。
最初是因为“直通伯溪”而得名,后来又在这条大道两侧涌现了无数私人电影院,渐渐发展成为电影爱好者的圣地,然后城市规划建设的时候,一边保留了街道的古老建筑、一边又开发成为城市的观光胜地。
在伯溪大道上,见证了私人电影院的没落,也见证了伯溪百年历史的兴衰,还见证了无数巨星的诞生与没落。
一直到现在,依旧还有三家独立独行的个人电影院保留了下来,在当今电影行业里扮演着重要角色。
其中两家都已经被财团收购,重新冠名,尽管它们都不是连锁院线的一员,却是得益于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大电影全球首映式的首选之地。
具有象征意义!
这最后一家,就是穹顶影院,因为电影院的屋顶是一个圆形穹顶模样而得名。
站在穹顶影院背后的,是一个传承三代的富豪家族,不差钱,他们和电影行业也没有什么直接关系,而是一家做珠宝生意的,因为白手起家的第一代家主喜欢电影,才赶潮流地在伯溪大道建立了一座电影院。
后来继承家族事业的第二代家主,因为从小在这里度过很多美好时光,所以他也一直没有舍得卖掉,这才使得穹顶影院得以保留下来,哪怕大型连锁院线持续不断地冲击市场,这里也依旧没有放弃初衷。
正是因为经济独立,穹顶影院并不需要看各大电影公司、各大院线的脸色,始终我行我素;哪怕收益平平,甚至偶尔还有亏损,也依旧静静地守候在伯溪大道的西端,见证着电影行业的兴衰与起伏。
而且,因为前后两任家主的长袖善舞,他们与各大电影公司的关系一直都保持得不错,依旧有着不少电影愿意在这里举办全球首映活动——就和另外两家电影院一样,包括神奇影业、流光影业等等都不例外。
可惜的是,穹顶影院始终坚持自己的初衷,不曾翻新放映厅,目前依旧只有一个厅,而且只允许容纳六百人,与那些大型院线的容量相去甚远,所以即使想要扩张首映式业务,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现在,更多是那些定位复古、定位小众的特别电影,才会将首映式放在穹顶影院,成为宣传策略的一部分。
当年,大门影业还是一个制作恐怖电影的小公司,大型院线要么拒绝与他们合作、要么对票房分红狮子大开口,大门影业根本就没有坐下来谈判的资格,处境艰难,每一部电影的上映都需要花费无数心力。
后来,还是穹顶影院敞开怀抱递出橄榄枝,“逃跑”的首映就是在这里举行的;而且,许多风格独特的小众作品,穹顶影院也愿意给它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