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葬礼的意义(2 / 3)

加入书签

一阵抽搐,拼命低头克制着颤抖不止的肩膀。

“圣徒历一百零一年,一月三十一日,这是个终将要被永远铭记的日子。”

“今天,白鲸港拥有了一位真正的英雄和能够代表她的伟大人物;守备军团和守信者同盟将会打造一座哈罗德议长的雕像伫立在议会大门前,他将手持火炬,照亮我们所有人。”

“而我也代表守备军团正式宣布,向一切企图染指白鲸港殖民地的异教徒,正式宣战!”

“白鲸港…只能是白鲸港人民的白鲸港!”

随着安森话音落下,演讲台四周响起了如雷掌声,一双双高高举起的双手不停地相互拍打着,庆祝这神圣而又庄严的一刻。

……………………

事实证明,哈罗德议长这一“死”对团结白鲸港做出的贡献,比他活着的时候一辈子都大。

原本因为改革而四分五裂的议会,一下子又变得“精诚团结”了——而且完全摆脱了之前无所事事的状态,转而开始异常忙碌了起来。

每天都有四个新委员会成立,然后又有三个旧委员会解散;往日一团和气的议员们,开始为了拨款,经费和权责划分陷入无穷无尽的争吵,甚至直接大打出手。

原本整个白鲸港议会的实际大权都被哈罗德紧紧攥在手里,靠着私下的妥协收买控制整个议会,勉强维持着各方利益间的微妙平衡。

现在哈罗德“牺牲”了,五百名议员瓜分了权力并且把所有的利益争端搬到了明面上;对司令官忠心耿耿的梅森·威兹勒又明显没有压制所有人的威望,只能选择放任,同时尽可能确保自己能捞到最大的那一份。

守信者同盟取代了风暴师,这些只有一腔热血的狂信徒们拿着二手旧武器走上街头,接管了白鲸港的治安。

结果丝毫不让人意外: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枪击案和暴力事件,并且几乎全部都集中在土著民和新移民居住的街道和社区;一时间让安森有种重回克洛维城,生活在外城区的错觉。

完全没有治安管理经验的守信者同盟,维持治安的方式就是加大巡逻力度,结果令本就不多的人手疲惫不堪,并且迅速被各个社区的居民摸清了他们的巡逻路线和时间点。

再加上狂信徒们对土著民毫不掩饰的厌恶,每次事件最后都会变成一场“街头审判”——土著民们被围观,被嘲弄,被杀害……

而这种极端针对行为,自然也引起了来自土著民的反抗。

白鲸港只是一个成立至今只有五十年的殖民地,即便是作为殖民者大本营的“白鲸港”依然生活着大量土著民,并且承担了城市内大量最基础的公共服务工作。

面对残暴的狂信徒,摸清了他们巡逻路线和时间点的土著民开始趁他们不在的时候,袭击和洗劫同盟成员的房子,伏击落单的巡逻人员,然后向教堂送出高额勒索信。

仅仅两天,白鲸港的治安就恶化到了比风暴师抵达之前还要混乱的地步;不仅出现了同盟成员被杀害的情况,甚至还陆陆续续弄丢了三百支步枪。

没错,是弄丢了而不是弄坏了,而且全部散落到了治安最差,同时也是土著民数量最多的几个社区…原本就乱成一团的白鲸港,治安状况开始呈现断崖式下跌,很清楚双方已经水火不容的守信者同盟,在对待土著民的时候开始更进一步变本加厉了起来。

瑞珀主教无时无刻不处在焦头烂额的状态——他本人对土著民没有一丝好感,对枪毙异教徒更是认为顺理成章,但混乱又糟糕的治安情况让他之前的承诺全部落空。

一旦被证明守信者同盟根本无法维护白鲸港的治安,安森·巴赫肯定会把这份宝贵的权力收回;而这更会影响到同盟在信众当中的形象,让他多年努力功亏一篑。

但他本人虽然很有号召力,可在管理方面完全一窍不通,只能依靠那些“很有积极性”的狂信徒们替他处理具体的工作。

而这些狂信徒的处理方式,就是有预谋有计划的冲击那些土著民经常聚集的地方,将他们一网打尽。

殴打,嘲弄,纵火,洗劫……最后在众目睽睽之下举行“信仰审判”,让这些土著民要么改信要么被绞死。

尽管大警长莉莎·巴赫依然在努力的打击罪犯,但白鲸港市民们还是能感觉到身边的气氛在变得越来越紧张,除了议会区之外的社区,街道上也不再安全。

不过考虑到每次警长出击往往难免波及路人,很难说是让白鲸港民众感到更安全还是更危险了。

而就在这一片祥和的气氛当中,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必须尽快解决。

那就是杀害哈罗德议长的幕后凶手。

安森并不打算把白鲸港所有的土著民统统杀光——也不可能杀光——更不准备把去年克洛维城的暴动在白鲸港来一次完美复刻,或者把半个城市炸上天。

所以他必须找一个替死鬼承担杀害哈罗德,外加谋杀自己的“罪名”,让这个人变成所有人口口相传的“异端邪教徒”。

非常凑巧的是,他手中现在正好有这么一个…或者说一群人。

于是第二天的《白鲸港好人报》上立刻刊登了关于“哈罗德之死事件”的最新进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