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邀请大青衣(2 / 3)
毕业后又上了中戏,在戏曲行当浸淫多年,她对戏曲自然有着高度敏感。
同时因为自身有着深厚的戏曲底子,她也偶尔跨界搞音乐。
但正如她所说,对音乐这行她确实不懂,但简单的曲谱还是能看懂的。
“嗯,这首歌写出来有段时间了,也给公司那边审核做了备桉。
即将制作推出的时候却遇到了一点小问题……”
出了什么问题程臣没接着说,话锋一转道:
“这段歌词,离姐你能唱出来么?”
“啊,我么?我……我不太行吧。”
曾离还沉浸在词曲中,勐然听到程臣的话,有些把握不准的说道。
“试试吧,让我也听听专业人员的意见,拜托。”
不得不说,程臣这张帅脸给他加分不少,此时他一脸期盼的看着曾离。
倒是把曾离弄得有些不好意思,她看了眼空荡荡的化妆间,道:
“那我试试?”
“好嘞!”
曾离拿着稿纸,手指微微翘起,缓缓开腔:
“兰花指捻红尘似水。
三尺红台,万事入歌吹。
唱别久悲不成悲,十分红处竟成灰。
愿谁记得谁,最好的年岁……”
仅仅这是这段颇具韵味的唱腔,便足以证明曾离的实力。
她的声音甜美悠扬,尤其是在演唱时的身段和眼神,更似有万种风情。
程臣的戏腔与她的戏腔相比,有着一定的差距,
但更多的则是在男女角色上的转变,以及多年的戏曲专业的积累上。
这点对于程臣而言是最大的弊端。
就戏腔而言他现在虽然能唱个八九分的程度。
但较之曾离这种专业级选手,差距还是有的。
“离姐,你觉得这首歌怎么样?”
程臣笑着问道。
曾离表情颇为激动,听到程臣的问话,她沉吟了一会,道:
“比起以往你那些戏腔作品而言,这首歌没有蕴含太多沉重的含义。
或者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万疆》是一种爱国情怀。
《清明上河图》则是通过书画的形式传递,用古典而又时尚的演绎方法。
嗯……用比较轻快的语调率领人们“乐”读了《清明上河图》这一传世名画。”
听到曾离这么说,程臣眼前一亮。
大青衣能说出这番话,肯定对他的作品有过深入的了解。
“这首歌怎么说呢,内涵比较浅白,也便于人们理解。
至少这首歌的传唱度上肯定会很高……怎么了,我说的不对么?”
见程臣一直盯着自己,曾离反而有些不好意思,害羞的问道。
“没有没有,说的很对,理解的也很深刻,我没想到的是离姐你对我的歌有这么深的研究,很荣幸。”
程臣笑呵呵的说道。
“因为你的歌在市场上比较少见,这种戏腔与流行歌曲结合的音乐。
虽然之前也有,但不像你的歌那般受欢迎。
我因为是戏曲专业出身,所以对这些比较关注。”
曾离笑着说道。
见大青衣有兴趣,程臣继续道:
“这首歌名叫《牵丝戏》关于它还有一段故事,你想听听么?”
程臣摆出一副讲故事的架势说道。
“还有故事?什么啊,你讲给我听听。”
曾离立马来了兴趣,将手上的书合起来,饶有兴趣的看着程臣。
程臣思考一番,道:
“余少能视鬼,尝于雪夜野寺逢一提傀儡翁。
鹤发褴褛,唯持一木偶制作极精,宛如娇女,绘珠泪盈睫,惹人见怜。
时云彤雪狂,二人比肩向火。
翁自述曰:少时好观牵丝戏,耽于盘铃傀儡之技。
既年长,其志愈坚,遂以此为业,以物象人自得其乐。
奈何漂泊终生,居无所行无侣,所伴唯一傀儡木偶。
翁且言且泣,余温言释之,恳其奏盘铃乐。
作牵丝傀儡戏,演剧于三尺红绵之上,度曲伊嘤。
木偶顾盼神飞,虽妆绘悲容而婉媚绝伦……”
没错,程臣要讲的就是那个在后世网络上流传文言文版的《牵丝戏》故事。
这首歌出来后,有人根据歌词撰写了这版文言文故事。
程臣之所以不用大白话去讲述,因为他看到曾离手里拿的正是《世说新语》。
大青衣也是个文艺女孩啊,用大白话去讲述这故事难免落俗。
吸引女孩的注意力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投其所好!
“翁顿悟,掩面嚎啕,曰:暖矣,孤矣……”
随着程臣的话语落下,曾离的神情也变得落寞。
“没想到这首歌的背后还有这么沉重的故事。”
曾离叹了口气。
“离姐,这首歌我想邀请你来担任副歌部分的戏腔,你看可以么?”
程臣并未让曾离沉浸在这则小故事的情绪太久,转移话题道。
“我,我可以么?”
曾离难以置信的看着程臣。
“当然可以了,你现在也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