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朝堂争论(一)。(2 / 2)
讨死路。
渐渐的朝堂中的意见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坚决、果断的由各藩镇派兵进行镇压,避免叛乱范围扩大。另一派则是主张和谈,害怕镇压会适得其反,力主由朝廷派大员前去和叛乱兵民商谈,尽量平息事端。
主战派在政事堂是以枢密使田泽恩,相国杨行俭为主,在六部则是以兵部、工部、刑部及其下属部门为主。这其中为首官员多是大楚王朝世代承袭恩荫的王公大臣、门阀贵族等传统豪强家族。他们认为决不能同叛乱者讨价还价,一定要坚决镇压,灭掉威风。只有强大军队手中的利刃才会让这些叛乱者知道事情后果,不敢有不臣之心,同时可以震慑宵小之辈,不然一旦和谈就会树立其不好的开端,容易让各地争相效仿,严重威胁到皇家贵族利益。
主张通过和平谈判,招降叛乱,平息事端的则是以枢密使郑介同,相国王建为主,在六部则是以吏部、礼部、户部官员为主。这些官员多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而入官出仕,他们多出身于一般家庭,认为大楚王朝这几年的和平态势不容易,当前国力虽有恢复,仍不充盈,一旦镇压的话,需要派遣军队,调动大量金银、粮草、人工等。加剧消耗国库存银和粮食储备,容易影响到帝国根基,不利稳定,而通过和谈则只需要区区几个官职,便可以收买人心,平息叛乱。
看着两派在朝堂上互相争论,各抒己见,互不退步,刘治的头皮乱作一麻,内心更是烦乱不堪,更是在脑海中思考多年来在朝堂上采取的平衡之策是否妥当合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