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7章 李时珍的考题(2 / 2)
戴思恭道:“李吏目,你就让他讲出来,大家一起琢磨。”
李时珍梗着脖子道:“这道题是四句诗,根据诗意,猜出一味药材。说出这味药材的药性特点、功能主治。”
“第一句: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第二句: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
“第三句:天齐标巨镇,日观启崇期。”
“第四句:不须当户立,头上有钟馗。”
大家都猜了起来。
自古以来,凡是有名的医家基本都是读书人。
如果不是读书人,根本啃不动《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医学著作,根本弄不清阴阳、五行等基本的医理。
只有懂得医理,才有医术提升。
民间倒是有很少土医生,也有不少偏方,但这些不是医术,因为他们不懂医理。
医圣张仲景出身于当地望族,从小就饱读诗书,看到建安初年的大疫导致大量人员死亡,这才转攻医术。
元末著名医家朱丹溪青少年时期为应科举考试,钻研儒家经典,三十余岁师从理学家许谦,四十多岁才开始学医。
就连现在的太医院判戴思恭,也是儒医传家,其父亲戴士尧是文学家戴良之兄。
方孝孺虽研究儒家经典,但对于基本的医理也是懂的。
李时珍出了这么一道题,不禁让他刮目相看。
这道题出得非常好,好就好在,既考察了文学功底,又体现了医学功底。
方孝孺道:“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题眼在沾巾二字?能让人流泪的药材是什么?”
戴思恭道:“难道是胡葱?”
「胡葱,就是洋葱。元朝时叫回回葱,明朝时叫胡葱。」
「洋葱就是一味中药,健胃宽中,理气进食,发散风寒,解毒杀虫,增进食欲。」
「爱情啊,就像洋葱,一层层剥开,除了两眼泪汪汪,啥也没有。」
「洋葱肯定不对呀,因为后面还有三句诗,与洋葱没有任何关联。」
朱元璋没料到三孙对于药材还真懂!
果然,戴思恭摇了摇头:“不对,不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