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6章 《西游记》出版(1 / 2)
仇占可现在简直快要疯了。
因为他身负巨额债务,虽说朱允熥没有催,但他实在是快受不了了。
现在他又借了王清选的金子,来了一个赌注。
如果大明盐业赚钱了,他这一辈子都翻不过来身了。
没想到,朱允熥的大明盐业没动静了!
下赌注的时候,谁也没有规定多长时间。
也就是说,朱允熥可以一直不搞盐,几年之后再说!
反正你们的钱已经投过来了!
他就慢慢用着,但大明盐业公司,就是不动!
人家有的是理由,选址考察需要时间,招人用人需要过程等等。
朱允熥只要拖上几年,把大家基本都拖垮了。
文臣们,除了像王清选这种出自世家大族的,家底并不厚实。
在洪武年间,当官的贪腐,无疑于自寻死路。
因为,朱元璋对贪腐的容忍度最低,可以说是零容忍。
好多文臣下的赌注,都是借来的。
有的感到朱允熥必输无疑,这钱,不挣白不挣!
于是,有的人下了血本,甚至还借了高利贷。
朱允熥高调宣布成立大明盐业公司,忽然之间没有了动静。
这让借钱下注的人,特别是借高利贷的人,欲哭无泪!
偏偏,你却拿吴王没办法!
其实,朱允熥早就告诉沐瑶海边晒盐的方法。
沐瑶将此方法通过邮驿传给了杭州知府郑和。
晒盐并非什么高科技,相信很快就有大量的高品质食盐运到应天来。
……
一连好几天,朱元璋上朝时总是闷闷不乐。
总感到少了一点什么。
再看向前排,朱允炆意气风发地站在那里。
原来,三孙朱允熥不在。
每次议事,都习惯性地听一听三孙的心声。
现在,只能听到大臣们的议论。
而大臣的议论或提议,要么是在咱的意料之中,要么就是没有什么可操作性。
可惜的是,三孙太懒,不愿意在朝堂上久站。
让他上朝堂,又怕他在朝堂上跟咱吵架。
因此,在一些议题讨论未果后,朱元撞直接宣布了散朝。
“刘洪,跟着咱,把这些个奏折啥的,挑到吴王府去。”朱元璋一步跨出养心殿:“让允炆,嗯,还有杨溥一起去。”
朱元璋自顾自地向宫外走,锦衣卫指挥使蒋瓛立马跟着。
大明建国已久,经过疾风暴雨似的整肃,贪官污吏少了,各种江湖道会也基本销声匿迹。
这离不开锦衣卫这个强大的网络支撑。
最少在应天,一年到头顶多有几个小偷小摸的案子,连杀人案件都很少。
朱元璋不管到哪里,都是抬脚就走。
朱允熥正在院中躺椅上眯眼睡觉,脸上盖着一本《西游记》。
忽然,眼前一亮。
原来,是《西游记》被拿掉了。
拿掉《西游记》的是朱元璋。
“爷爷,你怎么来了?”朱允熥连忙坐起。“你的《西游记》写完了?”
朱允熥知道这事瞒不住,承认说写完了。
“你准备用这个卖钱?”朱元璋说道:“这话本,能卖多少钱?”
“估计卖不了多少钱,但是,爷爷,苍蝇蚊子也是肉啊。”
「老朱,这就不懂了,话本,也就是小说,会立马风靡大江南北。」
「《西游记》出来之后,各大书商争相印刷。」
「书商们发现,市井小民们最喜欢的书,永远是通俗白话小说。」
「于是书商们与一些落魄文人、落弟举子紧密结合到了一起。」
「相当于现在的网络文学编辑与苦逼作者,想一起打造一本火爆全网的爆款。」
「《西游记》火了,一本讲真武大帝的《北游记》出来了。」
「一本讲宋朝梁山起义的《南游记》出来,就火。」
「吴元泰以“八仙过海”为主题的《东游记》出来了。」
「老百姓的《西游记》还没看过瘾呢,一看又出了三本,立即蜂拥而至抢购。」
「有书商将四本合到一起,推出了《四游记》,一出版,就是超级大爆款。」
「我只要与几大书商签定合同,不搞一次性买断,而是要版税!」
「嘿嘿,《西游记》夹带着私货,可以让大明百姓看到天下之大、天下之奇。」
「同时也可以为大明科技院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朱元璋倒是听过《西游记》的一些片段,但没想三孙的《西游记》真的可以大赚特赚。
“爷爷,今天,我约了一个应天书商,过来谈一谈。”
「既然不再隐藏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对于商业方面也就无所谓了。」
「不管是科技,还是商业,在这个时代都是末流。」
「老朱不可能因为我懂科技、会赚钱,而选我当储君。」
「不会吟诗作赋,不会整八股,没有这个可能性。」
「只有像朱允炆这样的,才是老朱真正中意的储君。」
朱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