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6章 矫诏,罪过大了!(1 / 2)

加入书签

自己的父亲,太子朱标,死了?

这好像比历史上提前了!

朱允熥记忆当中的朱标,好像一直忙于政务。

主要是给朱元璋擦屁股。

朱元璋对臣子严厉,朱标很宽厚,一直安抚。

由于朱允熥的母亲死得早,并且是因他而死,朱标从内心对朱允熥有些膈应。

平时,朱允熥也难得见朱标几次笑脸。

他的笑脸都给了吕氏生的朱允炆、朱允熞、朱允火熙、朱小六。

在东宫,父亲和继母、异母兄长是亲如一家,朱允熥就像是外人一般。

听到朱标死的消息,朱允熥说不上如何悲痛,只是定定地站在那里,脑子一片混沌。

沐瑶摇了摇朱允熥:“吴王,太子薨了,得赶回去!”

杨知县当即安排马匹,一人两匹轮换着骑。

罗佃户一家人齐齐地跪在门口,目送贵人远去。

……

应天府,满城缟素,哭声阵阵。

太子朱标在杭州意外去世。

皇帝陛下痛苦至极,宣布罢朝十五天。

京城上上下下,从官员到百姓,莫不悲伤莫名。

甚至,恐惧。

要知道,皇帝陛下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不顺心,而大发脾气。

大发脾气还算好的,关键是他经常会大开杀戒。

因为朱标的劝说和阻拦,很多官员幸免一死。

朱标的仁慈与厚道,得到了文官武员的一致认同。

包括各路藩王。

为朱标的死而哭泣,官员和百姓都是发自内心的。

皇帝宣布罢朝十五天,为的是给各位藩王留足赶回来的时间。

蓝玉率15万大军,刚刚扫平大漠,北地暂时不会有大仗。

镇守边塞的九位塞王也都纷纷赶回。

第十天,朱元璋分封的藩王基本到齐。

只有吴王朱允熥未到。

吴王,失踪了!

失踪得莫名其妙!

朱元璋奇怪了,自己派给三皇孙的两个太监也不见了。

问蓝、常两家,他们也在满世界找,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朱元璋心中一沉,自己的儿子刚刚死了,三皇孙怎么这么巧,忽然不见了?

会不会也出事了?

再想一想三个锦衣卫高手在朱允熥面前根本没有反抗之力。

心又放了下来。

但吴王一天天的不见踪影,让大臣们特别是文臣们都议论纷纷。

再后来,大逆不道、不肖之子等词汇开始进入到朱元璋的耳朵里。

朱元璋悲伤之余,也不禁恼怒起来。

这小子莫非真的去就藩了?去看大好河山了?

父亲死了,这么大的事,他难道就没听说?

找,一定把他给找回来,不,绑回来!

锦衣卫指挥使接到旨意,立马行动起来,一张大网从京城向外延伸,迅速铺开。

锦衣卫的行动,官员们都看到了。

吕氏和朱允炆的悲伤情绪早就释放了七七八八。

此时,母子二人对视时,眼中透着明显的惊喜。

“母后,此事,会不会被陛下发现?”朱允炆还是有些担心。

“我儿放心,此事做得极为隐秘。传旨的两名太监已经做掉了。”

吕氏说道:“又或许,锦衣卫找到的,只是几具死尸。”

朱允炆心中一惊,自己的母亲居然还有后手!

吕后得到朱标在杭州暴毙的消息,几乎是第一时间派出了两名太监。

让他们到朱允熥的府上传达陛下的口谕。

本以为朱允熥不会轻易走。

尽管朱允熥曾在奉天殿里表示,愿意马上到封地就藩王。

但吕后和朱允炆觉得,这不是朱允熥的真心话。

没想到,两名太监“传旨”完毕,朱允熥就带了几个人急匆匆地出城去了。

两名太监被做掉之后,吕氏就派人进了朱允熥的院子。

在桌子上发现了朱允熥留给蓝家、常家的信,说是要去松江府就藩。

信当即被烧掉。

当朱标太子暴毙的消息传到京城,所有的藩王都接到旨意赴京。

唯独少了吴王朱允熥!

朱标一安葬,接下来恐怕就要立储了。

朱允熥不在京城,那么在皇孙这个层次上,朱允炆就完全没有了任何威胁。

丈夫一死,吕氏固然悲痛异常。

但悲痛之中,吕氏仍然保持着清醒。

今后在宫中的地位,恐怕就指望着儿子朱允炆。

只有儿子当上储君,她才有好日子过。

死者已去,最重要的是考虑当下和未来,必须首先考虑儿子的前途命运。

朱允炆虽觉母亲的手段过于狠辣,但毕竟是为他好。

当太子薨于杭州的消息传来时,常升第一时间赶到院子,要告诉朱允熥。

到这里一看,人去,院空!

在屋里找了半天,也没发现只言片语留下。

常升带着弟弟常森,马上到了蓝玉府上。

蓝玉一听,这还得了!

这个外甥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