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论战(下)(1 / 2)
战争是一种艺术,只是描绘它的不是画家,也不是艺术家,而是军人和政客。
像何应钦这种人物,是属于军人和政客的集合体,他对战争的研究是很深的,尽管他没有像蒋百里那等资深军事家般研究得那么深,但以其能在黄埔军校担任教育长一职来看,他的军事才能绝不差。
张天海拿起指挥棒指了指地图上日本所在的位置,然后说道“我国与日本相比,日本虽然兵精械良,战斗强大,但其国土狭小、资源匮乏以及人口少的弱点短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所以以空间换取时间,以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为主,坚持持久抗战是我们唯一选择。就像先前打的淞沪会战那番以及咱们现在要打的南京保卫战一般,先前阶段要坚持以大集团、大兵团会战为主,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待到其战线拉长之后,再派遣精锐部队渗透到敌后骚扰敌后勤补给等各个方面,再配以前线进攻,可极大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如有机会,还可以让渗透敌后之精锐部队实施斩首行动!”
何应钦点了点头,他同意张天海的看法,“对,目前敌强我弱之态势短时间内必然是无法改变了,像你说的,发动以消耗敌军有生力量为主的战役是正确的。但我想听一下你这个斩首行动是何意思?”
张天海停顿了一下,整理了一番思路,然后说道“斩首行动,顾名思义,就是取敌上将之首级为最终目的的军事行动。当敌军与我军进行大规模军事作战行动时,极有可能会出现暴露指挥部之可能,该精锐部队可借机对敌指挥部实施精确打击,以达到使敌军作战指挥系统瘫痪的目的。届时我军当面之部队可趁机对敌军实施大规模反击,对敌实施各个击破。”
“那按你的理解,这支渗透进敌军后方的精锐部队该以多大规模合适呢?”何应钦反问道。
“一个团左右的力量合适了,多了目标太大容易使敌人察觉,人数少了又对目标无法形成有效杀伤力,反而打草惊蛇导致行动失败。”张天海十分肯定地说道。
听了张天海的这番话,何应钦站在地图前沉思了好久,约莫过了三分钟,他才开口问道“如果由你们团来担任这个袭扰敌后的精锐部队,你作指挥官的话,你会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
反正这个时候也不太可能能够实现这种作战方式,所以干脆就当作是吹牛皮就好,于是乎张天海就放开了“第一,要保证通讯的畅通和战场的信息,能否合理及时地捕捉战机跟通讯畅通以及战场信息的及时更新有莫大的关系;第二,就是装备上要精良,才确保能在最短的时间解决战斗,达成战略目的;第三,则是友军的配合,如果没有友军的配合,光靠自己这么一支小部队,成事机会渺茫。总而言之,则是三个字,‘快、狠、准’!”
何应钦之前也听说过此类作战概念,但也没深究,毕竟这个时代中队的力量还是太过薄弱了,有了量变才能引起质变,连数量都没有呢,何以接触质变这东西?所以当时他也没深究这个概念。
“若是你部目标暴露,敌军发现你部踪影,并对你部形成合围,你会如何解决?”何应钦再次发问。
“首先要相机突围,如能在敌军形成合围的薄弱处相机突围跳出包围圈,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如果无法突围,那么有两种结果,第一种是针对敌军的包围,可以上报统帅部,看看能否对合围我部之敌形成更大包围圈,届时可实现中心开花;第二种结果则是,我部自卑职,以及卑职以下全团殉国!”张天海说到最后语气已是十分严肃,若真有那么一天,他一定也会不惜性命,以死报家国。
听完张天海的话后,何应钦没有作声,只是静静地思考着,似乎是在做一些艰难的决定。像做到他这个级别的干部,无论做什么决定都必然是三思而后行的,毕竟他的决定也就不是他一个人决定了,他的一个决定可能就决定着几个团甚至是几个师的人前途命运。
良久之后,何应钦终于出声了“军械处那里还有最后一批德械装备,应该能将你们团全部武装起来。你们团上下基本上都是上过战场的老兵,只要训练得当,战斗力应该不弱。你是个聪明人,而且是个很有想法的年轻军官,我希望把这个直属德械加强团交予你,你能给带出个好样子来。不要丢我何敬之的脸面!”
“是!学生定然不负教育长厚望,将直属团带成一个敢打敢拼、能打硬仗的精锐团!”张天海十分激动地立正敬礼道,本以为来到这里就算是不用死,那也得掉一层皮,没成想却是因祸得福了。
全式德械加强团?这岂不是和教导总队以及三十六师、八十七师还有八十八师这些部队一个待遇了?一个啥也没有的新立加强团,摇身一变就成德械加强团了?那战斗力差了可不是一点儿半点啊……
“你也别高兴得太早了,你这性子,以后得注意一些。像这次你去抢人家收容站溃兵部队这事儿,如果不是我帮你顶下这事儿,你小子可就把人儿七十四军上下得罪狠了。你现在部队里边抢回来的两千七百多溃兵,原本是全部要补给给同样是从前线撤下来的七十四军的,现在我只好从第五战区那边调拨一个补充团给七十四军了。要是再有此类出格行为,你自己也知道后果的。”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