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盗墓往事(2 / 2)

加入书签

宝贝,水泡子就干了。

我明白了为什么土是黑的了,肯定是马粪。

但总想不明白,山头不可能有活水,仅靠积雨水,又怎么能形成大水泡子?

我不死心,又去了月亮山,在洼地正中间的草丛中,找到了一个能容纳一人的洞。

洞很深,看不倒底,但没有铲痕,不像是盗洞。

我买了绳索,向洞内下了十多米,依旧没见底,却听到了哗哗流水声。

担心安全问题,我没敢再下。

后来在洞口附近的草丛中,找到了一片干裂的三彩陶片。

基本上可以确定,南蛮盗宝的传说是真的,下面必定是一处辽墓,山头很有可能是古墓建造时挖平的。

且可以判断出,这必定是一座大墓。

至于古墓的结构,已经无法探索了,但可以肯定,人们看到的月亮,很有可能与古墓,以及之前存在的水泡子有关。

古墓被盗,水泡消失,说明水泡是古墓结构的一部分。

我甚至在怀疑,那个盗宝的南方人,也许并没有将宝盗走,甚至很有可能因为破坏古墓结构,被埋在地下了。

但真相究竟如何,如迷一般。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讲述了,回归正题。

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北方盗墓现象几乎断绝了。

但自从内蒙古赤峰市的三星他拉出土了中华第一龙之后,北方又成了盗墓行当的焦点。

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的典型玉器,而红山文化距今五千多年,当时地下水位高,无论居住遗址还是墓葬,都基本在低矮山头的位置。

且墓葬区与居住区往往毗邻,墓葬以石头圈子作为标记。

因此,在我小的时候,北方盛行“挖山头”。

红山墓葬,十室九空,但只要有东西,少则是价值三五万的“玉滚子”、玉玦;运气吊炸天的,挖到了玉猪龙,价值过亿。

但玉猪龙是远古部落时代,大部落里神职人员所配有的圣物,可遇不可求。

以上所叙述的,是个人总结的北方盗墓发展过程。

这些内容相对来说枯燥,不想占用太多的篇幅,但我下部作品,准备以北方墓葬为题材构思,借此机会,向大家简单做下说明。

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探讨研究。

另外,《九墓奇棺》虽已完结,但其中很多内容仍需要补充,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会定期发布番外,望大家多多支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