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 浙商沈牧野(1 / 2)

加入书签

他虽然不想承认,可是方正所说,都是曾经发生过得事情,胡一刀自信面对财富可以不动心。

但是他手下的弟兄可不一样。

别看大家穷困潦倒的时候嘻嘻哈哈,但是一旦有了利益冲突,这种塑料感情随时都有可能崩溃。

“那你说怎么办?”

胡一刀觉得自己的脑子真是有点不够用,三百多个人,就感觉有些控制不过来了。

方正当即拉起胡一刀,“走了,再不去,天就要晌了。”

当许大茂打开仓库大门,方正和胡一刀两个人还是被深深震撼了一把。

满谷满仓的粮食堆积成山。

现在的辽东,还不是后世肥的流油的黑土地。

也就是说辽东这个地方不是粮食生产地,而是一个耗粮大户。

他们的粮食都是骡拉马赶的,从关内运过来的。

“两位大人,现有粮食共计十万石,其中粟米三万石,稻米六万石,高粱米一万石。”

明朝的粮食,一石大约是150斤,一斤将近600克,所以这十万石粮食,按照一个成年人一天两斤的消耗,足够一万人的军队吃两年。

当然这只是平时的消耗,如果真的打起仗来,估计也就是几个月的消耗。

毕竟粮食的运输是有损耗的,而且打仗的时候,粮食的消耗会成倍增长。

但是方正和胡一刀还是非常开心,粮食就代表人口,有的时候不是军队不想多招兵马,实在是手里没有余粮。

如果有足够的粮食,那军队的数量自然是越多越好。

胡一刀望着满仓的粮食,喃喃道:“你有什么打算?”

“当然是招兵买马了,我跟你说,关内的饥民就跟蝗虫一样,铺天盖地的。”

方正给自己加了个狗头报名:“我说这话不是歧视咱们的同胞,我从京师走的时候,北直隶一带,因为旱灾加冰冻,在京师附近聚集了十几万的灾民。”

“我想安排人去将这些人给运到这里来,与其在寒冷中死去,不如在烈火中重生。”

对于方正的语言风格,胡一刀还是没有适应。

仿佛自己跟他永远不在一个频道上。

而且他的话里经常蹦出几个名词,自己根本没听过。

不过结合方正的综合表现来猜测,胡一刀还是大体能猜出方正话里的意思。

“那咱们具体该怎么办?”

胡一刀是个很好的执行者,但他绝对不是一个决策者。

这一点从原著里就能看出些许的蛛丝马迹。

方正轻飘飘道:“派两个靠谱的弟兄,就说凤凰城这里可以接济难民,管吃管住,还给房子,他们肯定愿意来。”

“对了,你跟他们说,只要愿意来,每人还给一钱银子的安家费。”

胡一刀傻眼了,按照这个操作,就是有座金山银山也不够用的啊。

“这能行吗?如果他们到了这里发现实际情况跟宣传内容不符怎么办?”

方正笑道:“来都来了,想走就没那么容易了。”

现在的方正就好像后世,庞氏骗局从业人员。

进了那些组织的人,还没听说有多少人能够顺利的逃脱出来。

方正现在采取的,就是这个简单粗暴的模式。

不管结果如何,先把人搞过来再说,只要有了人,就会有希望。

接下来,方正和胡一刀划分了职责,胡一刀继续巩固城防,坚决执行绝不会让一只蚊子飞出去的战略。

方正则跟斜烈站的八大商号见了面,表明自己现在才是斜烈站的主人。

商号的人虽然不明白小刀会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安排,可他们只是来做生意的,只要小刀会不太过分,他们会依照旧例交保护费。

其实他们也不知道小刀会这次是彻底换天了,方正给他们说是临时代理,所以他们便以为谢小刀迟早会回来。

既然老大没有换,自然还是按照老规矩办事。

他们更加奇怪的是方正为什么要特意把他们给叫出来。

“小刀会这边最近缺人手,我想招募一批流民,不知道各位老板有什么好方法?”

一个浙江商人说:“此事好办,只需派艘海船去登州,从那里将人给运过来。”

“只是不知道公子对流民有什么要求?”

方正笑着说:“倒没有什么特别要求,性别男,年龄在十五岁以上,四十岁以下,头脑正常,没有残疾。”

“霍,大人您要的恐怕是兵员吧?”

一个山西来的商人,脱口而出。

方正不否认,只是冷冷的看了一眼这个商人,山西商人自知失言,赶忙闭上了嘴巴。

浙江商人又道:“此事可交给我们浙商去办。”

山西商人不满道:“凭什么要给你们浙商,我们晋商难道运不得流民?”

“你们海船也并非万无一失,如果船沉了,岂不耽误了大人的正事。”

眼下的大明,晋商一家独大,浙商、徽商、江南道的商人在北方的影响力远远不及。

说到底,还是晋商抱团,排挤外来商人造成的结果。

当然这里面还有更加深刻的原因,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