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一章 重现人间的皮室军(1 / 2)

加入书签

三天时间飞速而过。

卢俊义已经拔营起寨。

将大寨挪到了河谷北侧出口。

和完颜阇母隔谷对峙。

完颜阇母也没闲着。

他趁这段时间在河谷的南边出口。

老哈河三叉口处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

东西两侧山上也驻扎了数千金军。

足足有三道防线,面向北方。

齐军来时,便要面临两侧山上和正面工事之内三方箭雨打击。

金军改的很快,自从他们发现自己的箭矢对齐军的重甲部队效果不好之后。

又研制了新的破甲箭头。

这回连精锐上军身上的重甲也不是绝对安全。

但甲胄的防御性能仍在。

破甲箭可以射穿甲胄,却难以对军士造成太大伤害。

只要不在要害,一般都不会影响行动。

齐军也仿制过金军的破甲箭头。

双方的武器和战法是在实战中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最后越来越像。

然而齐军总是能掏出些新东西。

这是金军比不了的。

完颜阇母统领北方,防御齐军。

南方则由完颜宗弼领两万骑兵,盯着大定府。

只要耶律大石有出城的苗头。

宗弼就会立刻派出铁浮屠,将辽军击溃,进而占据城池。

耶律大石在城头观望。

城外的情形他当然看的一清二楚。

完颜宗翰将骑兵摆成三阵。

中间为人马具甲的甲骑五千人。

完颜宗弼心腹中的心腹。

号称铁浮屠的重骑兵部队。

两边则是数量更为庞大的轻骑兵。

帮铁浮屠护住两翼。

“今日一战,定要尽雪前耻。”

耶律大石下了城墙,进入校场。

校场内两万契丹精骑也已经整装完毕。

中间赫然也有五千身披罗圈札甲,头戴护面铁盔,骑着高头大马的重甲骑兵。

自打天祚帝被俘之后。

耶律大石逃亡西域。

契丹部族分崩离析。

其内身份最高的,便是耶律大石。

各族众人都愿推举耶律大石为新任契丹可汗。

耶律大石暂时没有答应。

因为他还有光复辽国旧土的打算。

这十万契丹人到达西域之后,对当地部落便是碾压级别的优势。

几个畏兀儿部落被先后覆灭。

部落首领率军来攻也被耶律大石打到丢盔弃甲,狼狈逃走。

现在的契丹族人占据了敦煌西北部,夺得了大量战马。

数万人已经成为了附近最大的一股势力。

畏兀儿部的首领来攻时甚至还给耶律大石送了一份大礼。

五千匹阿哈尔捷金马。

阿哈尔捷金马便是汗血马。

这种马皮肤很薄。

跑动时血液流动隐约可见。

尤其是栗色和红色的战马。

身上的皮毛被汗水一浸,就好像流血一般。

自古好马大多来自西域。

而汗血马则是西域马中最顶级的那一种。

契丹兴起于蒙古草原。

扣扣伍陸彡⑦④彡陸⑦伍

所骑乘的战马大多为蒙古马。

但是蒙古马身材矮小。

难以驮负重甲。

而同时期中原诸国之中有以重骑兵闻名的后唐。

后唐皇室也姓李。

但此李非彼李。

后唐皇室本是沙陀人。

沙陀在唐初是西突厥治下的一个小型部落。

后来唐朝先灭**厥,吞并其国。

再逐西突厥,占据西域。

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诸国。

由于唐朝是个相对温暖的时期。

雪域高原上常年不化的雪盖渐渐消融,露出了其下大片肥沃的土地。

吐蕃人通过屯田冶铁迅速发展。

并从北方冲下高原,先灭了唐朝属国吐谷浑,再灭了统辖天山南部的安西都护府。

薛仁贵领兵来战,也被吐蕃击败。

沙陀人刚刚归顺唐朝,又被迫转投到了吐蕃之下。

可是吐蕃人残暴的统治最终还是逼反了沙陀人。

沙陀族长朱邪尽忠率领部族三万人向东投奔大唐。

沿路被吐蕃守军围追堵截。

沙陀人终究悍勇,杀出了重围。

等到唐朝边境的时候,三万部众已经只剩下了三千残部。

族长朱邪尽忠也在半路战死。

唐朝将这三千残部安置在山西一带。

加入唐军编制。

此后这些沙陀人便以晋军自称。

沙陀人悍勇无畏,骑术惊人。

披甲率极高,犹擅冲阵。

咸通九年,唐将庞勋叛变。

沙陀族长朱邪赤心亲率沙陀骑兵五百人冲散叛军防线,因功赐姓李,改名李国昌。

其子便是平定了黄巢起义的晋王李克用。

其孙乃是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

朱温篡唐,建立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